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39889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中国古代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2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A.郡国并行制度B.郡县制C.推恩令D.察举制度3 .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多件有武

2、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该材料主要表明()A.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B.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C.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D.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4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D.单独掌握地方的军政财权5 .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

3、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于中庆以统之。”其中应为()A.宣政院B.节度使C.枢密院D.行中书省6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7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

4、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坊市制继续实行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8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9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10

5、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指()A.资本家B.雇佣工人C.奴隶D.地主11 .儒源于古代民间主持葬礼的葬师。后在西周,儒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并以此教民。由此推断出()A.早期儒是一种职业身份B.丧葬习俗产生儒学C.儒通晓各类知识和技能D.儒学的来源多元化12 .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咸阳市渭城区发现了75座战国秦墓。其中一座高等级秦墓随葬品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为铜器。墓中发现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这些文物印证了()A我国青铜文化正处于辉煌时期B.战国时期列国之间

6、存在文化交流C.外来物品大量进入到中原地区D.“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开始产生13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体现了()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14 .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1.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理”在儒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

7、理注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15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6 .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体现工笔重彩的宫廷风格富有生活气息的写实描述A.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B.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二、非选择题:17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

8、、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

9、古代史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秦朝地方和中央政治体制发展的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三省的职能。据材料二,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18、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禁榷制度,即对攸关国计民生和最有利的工商业由政府垄断而禁止民管的制度。汉武帝时,桑弘羊认为这个政策一方面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另一方面,“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至于增加财政收入,还只是一个附带的作用。后世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禁榷范国,凡是有大量销售可能的物品,其产销均由政府垄断。政府所垄断的工商经济权力一直是无限的,以致可以合法地任意公然没收私人财产,致使私人产权得不到免于政府和官吏侵吞的保护。这种掠夺可以归结为“土贡”“和买”“迁徒富豪”“告缗令”“公开抹夺”和“诬陷敲诈”。这种管制,势必使工商业沦为特权经济或裙带经济,以致一方面造成极端产重的寻租现象,使官吏和

11、勾结官吏成功的民营工商业寻租者发财致富;另一方面则使民管工商业整体始终处在弱小和萎缩的境地。摘编自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工商业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禁榷制度的目的,并概括该制度的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禁榷制度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

12、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材料二“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完成

13、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答案、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土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土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

14、故C项错误。2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众建诸侯,地方诸侯国势力日益削弱,无法威胁中央。材料所描述的状况与推恩令相符,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郡县制的内容,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不是在讲选官制度,故排除D项。3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则天处理的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由此可见,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但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唐高宗临朝主政也决断大事,故B项错误;武则天的政绩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C项错误;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其余由高

15、宗处理,故D项正确。4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指的是通判具有部分地方行政权,“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可以得出其具有垂直监督权,故选A项。BD不符合题中材料本意,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是行省,由中央政府管辖,D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管辖的西藏地区,A选项排除;节度使是唐朝藩镇的产物,B选项排除;枢密院管理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6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官僚们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现象,根据“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可知,是政治体制自身存在严重弊端造成的,故答案为D项。明朝万历年间不存在宰相,A项说法错误,排除;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朝代,而不是君主专制弱化,排除B项;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不会对皇权构成制约,排除C项。7 .【答案】D【解析】从材料“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