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9836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2345、n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的各种不同类型 学习迁移早期的四种理论及现代新近的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联系实际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 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 影响。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我们常说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各 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相互影响,通过迁 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 移指一种学习对另

2、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 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 的影响。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 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 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 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 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

3、下的迁 移。(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ijiiJ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 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 情境中去。 石,磊(五)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 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 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 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 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

4、移过程中 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 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 迁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 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 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 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 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三、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nr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 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

5、种具 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 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 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 德转化的关键环节。最后,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迁移有助于指导教学并提高效果,促进学生 更加有效地学习。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 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最早提出者是德国的沃尔夫。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 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

6、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 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不必重视实用知 识的学习,而在于训练的形式,看它在心理官能 训练方面的价值,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形式训练说在欧美盛行了约 200 年,至今仍 有一定的影响。但该理论因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而受到质疑和挑战。(二)共同要素说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 代克。他在1901 年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共同要 素说的经典研究。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 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其 后伍德沃斯把相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 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具 体的,是有条件的。共同要素说在某些方

7、面对形式训练说进行了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仅将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 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因此有一定的机械性和 片面性。(三)经验类化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该理论nr的依据是贾德在 1908 年的“水下击靶”的经典实 验。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 迁移中的作用。它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 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 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 前后两种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 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 经验。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 的作用,强

8、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 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 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四)关系转换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支持 该理论的经典实验是苛勒 1919 年的“小鸡(或幼 儿)觅食”实验。他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 定因素。他们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 间的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 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 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 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 遍。二、现代的迁移理论nu(一)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 迁移理论,认为任

9、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 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 移,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始终是影响新的 学习与保持的最关键的因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 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 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这一理论代表了从认知的 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二)继奥苏伯尔后,研究者对迁移的深入探 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观点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 这一类观点主张认为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 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首先,以辛格莱、安德森等人为代表,提出 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 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产生式是认知 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

10、条件一动作的配对构 成。l=J其次,以加特纳、吉克等人为代表,提出结 构匹配迁移理论,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决定迁移的关 键成分,而表面的特征则无关紧要。若前后两种 情境的结构特征相匹配或相同,则产生迁移。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 影响的理论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情境性迁移理论,他 们认为,迁移问题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参 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 种活动的能力。1=该理论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外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与主体因素共同决定的。该理论强调通 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 生。(三)现代迁移理论的特点就传统与现

11、代的迁移研究来看,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而现代的迁移研究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较重视迁移的认知特 性的探讨。对迁移过程的认知成分、迁移得以发 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这促讲了迁 移研究的深化。(四)迁移的实质迁移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 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 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第三节迁移与教学一、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这是有 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 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二、影响迁移的主要

12、因素(一)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 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 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 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 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 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 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实际上就是学习材料的 相似性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一个经典研究。吉克与 霍利约克认为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含两种:结构特性的相似与表面特性的相似。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目标要求是否一致、相似,将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加工过程是否相似,进而决定能否产生迁移

13、。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场所、环境的布置、教学或测 验人员等方面。(二)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 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i=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 背景知识,这 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专家之所以具有较 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解决某 一问题的丰富的背景经验或认知结构。但有时即 使个体拥有迁移所需的某种经验,但由于这些经 验不能被学习者主动地加以应用,它们在头脑中 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因此,也无助于迁移的产生。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即 原经验 的组织性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经验

14、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但如果脱离具体事例而孤立地学习抽象的 概念、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无助于有效的迁移。最后,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 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 先于 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 态。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 个典型例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 进和阻碍。定势会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 解决的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 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定势的消极作用的一个 明显表现是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

15、用赋予 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 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 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 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 的产生。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1=1=1=(一)精选材料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 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 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 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 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 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 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 列、交叉等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 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为此,既要防 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 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网络化是一体化的 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 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 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