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977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6. 现代诗两首 (设计人:魏祥梅)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之美,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通读课文,读准下列字词的字音。 隘口(i) 歌谣(yo) 蹲踞(j) 山巅(din) 焚(fn)敕(ch)勒川 槐树(hui) 蝉翼(chn y) 荒莽(mng) 尽(jn)管 尽(jn)头 勒(l)索 勒(li)紧 薄(b)荷 薄(bo)片 夹(ji)道 夹(ji

2、)被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城长,出示歌词。 长城长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看那一身身 一身身绿军装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

3、长城在哪里 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蓉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蓉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三、作者简介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

4、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现代诗两首 4 四、配乐诗朗诵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2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3学生齐读、示范读。 五、品读诗歌(一)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2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有对历史的关照和反思。 (二)再读诗歌,理清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可分组完成) 明确:全诗分三节,结构图表如下: 长城的沧桑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 心系故国 长

5、城谣依恋长城唱不成声,写不成篇 思恋故乡 梦回长城难以成眠,梦回故乡 (三)深入探究。 1学生读第一节。 思考: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千百年来,长城目睹了中华大地上的征战与杀伐,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和荣辱成败,而这些已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唯有长城依旧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中,冷眼看古今,作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作者用“蹲踞冷眼看”客观地刻画长城的形象,借此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使下面所抒发的乡思、乡愁更深沉、凝重,包涵历史责任感。 2第二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

6、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现代诗两首 5 3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思恋之情。 4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总之,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人借助长城黄河,尽情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学生随着音乐再读诗歌,感悟长城谣的思乡情结。七、布置作业 1收集席慕蓉的其他作品。 2积累表达思乡之情

7、的名句。 第二课时 一、背诵长城谣二、鉴赏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席慕蓉的长城谣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读到一首爱国题材的现代诗,它就是我国当代作家纪弦的诗歌一片槐树叶。 (二)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自编易士诗集,创办火山诗刊,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

8、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三)写作背景: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战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四)读诗 1配乐朗读诗歌,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hui chn y mng 槐树 蝉 翼 荒莽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生齐读。 (五)赏析诗歌 1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 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 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两条线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

9、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结构图表如下: 伤感现在见叶欣喜,转瞬即逝 声声含泪 一片槐树叶回忆过去树叶来历,眷恋故国 字字泣血 企盼将来重温旧梦,思归心切 2第一节诗写了什么内容?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 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诗人刚见到槐树叶,仿佛又回到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现实,这种心情立刻变成了伤感,飘零在外,故国难回,伤心又无奈。 3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10、 4“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即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是:表面上是作者对槐树叶的原处的追思,其实是表达了它是来自祖国便足够了。诗人由一片槐树叶引发情思,由欣喜而伤感,乡愁渐浓,借重享槐花季节抒思归之情。 5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槐树叶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6第三节诗写了什么

11、内容?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这一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7诗人为什么说“去享受一个槐花香的季节”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 明确:这是为了与标题“一片槐树叶”照应。写桃花香或其他花香就不符合文意了。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作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小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

12、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三、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均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这两首诗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寄托情感? 明确:长城谣:长城、月色、黄河等。一片槐树叶:一片槐树叶。 3假如在“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席慕蓉和纪弦在长城相遇,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知识设计一段对话,不超过一百字。 明确:不要想应该是什么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语句要通顺,必要时可简单解释。7. 致 空 气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课时教

13、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阳光、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命赖以维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对阳光和水的赞美,而空气却经常被我们忽略。但是它在诗人邵燕祥的心中却激起了千层巨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诗人的心声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7 致空气y shu hn s ji zh x摇曳 闪烁 鼾息厮守面颊 窒息嘘2体会作者在每节中所抒发的情感。三、再读诗歌,品味鉴赏1诗人认为空气具有怎样的特点?师生讨论明确:“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2“我”为什么要赞美空气?师生讨论明确: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空气“

14、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命;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3诗人有着怎样的经历使他如此地热爱空气呢?你能从诗中找到暗示诗人人生经历的词语吗?教师出示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出生于北京。50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师生讨论明确: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等词语暗示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4诗人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空气呢?有什么好处?师生讨论明确:诗人抓住空气的特点,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对空气作了具体、形象的描写,将空气人格化、形象化,感情细腻而丰富,使空气具体可感。5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师生讨论明确:实际上,诗人已赋予空气以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比如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它也可以象征着理想、信念、希望等,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总之,诗人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