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39233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学习三教学设计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障碍。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会在借与还时用礼貌用语,感受生活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好借好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

2、“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交际内容:你有借东西、还东西的经历吗?当时,有损坏的情况发生么?你是怎么处理的?向同学介绍一下。然后,想象某个借东西、还东西的情景,和同学分

3、好角色,演一演。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4、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交际指导: 不管是借东西还是还东西,应该注意运用礼貌用语,语言组织顺畅,言简意赅,完整表达出你的想法。如果有损坏情况发生应用合适的语气道歉得到对方的原谅。(二)我的小笔头在第二单元阅读链接中我们已经了解漫画大师丰子恺了,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他的两幅漫画(出示图片),这两幅漫画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童真童趣。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有趣的故事吧,选一件把它写下来,也可以配上图。习作指导:1.选材料。 写自己、别人都可以。还可以给文字配上图。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

5、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6、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写作文。 用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把童真童趣充分的表现出来。3.表感情。写有趣的故事要符合实际,也要表达出真情实感。(三)我的采蜜集我的采蜜集提供的是描写同学们的童真童趣的四字词语,同时这些词语和本单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天真烂漫 聪明伶俐 虎头龙脑 风华正茂天真无邪 两小无猜 神采飞扬 生机勃勃 (1) 生自由读词,可以选一词或多词造句。(2) 激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的词语,并懂得如何运用。(四)读读背背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三中的笠翁对韵选读,教材要求背诵。笠翁对韵选读贤对圣,是对非。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雄朝飞。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1反复地朗读,可以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2.在综合学习三中已经对笠翁对韵有所了解,所以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反复读来体会意思,读出它的韵律美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