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38820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 . 长城B . 二里头宫殿C . 金字塔D . 帕特农神庙【考点】 2. (2分) 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 A . 国家体制完备B . 手工业技术先进C . 农业生产发达D . 已有成熟文字【考点】 3. (2分) 新华网消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又发掘出距今约3600年大型宫室建筑,为认识夏史再添史料,探索夏史和重新认识夏史的一种科学方法是(

2、) A . 研究文献资料B . 依据考古材料C . 推测猜想D . 文献资料与考古材料的对比研究,相互印证【考点】 4. (2分) 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在( )A . 仰韶文化遗址B . 河姆渡文化遗址C . 大汶口文化遗址D . 二里头文化遗址【考点】 5. (2分)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的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 A . 一万年前B .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C . 商周时期D . 秦汉时期【考点】 6.

3、 (2分) 2012年1月18日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1月17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居全国前列,该省的二里头遗址前四期分别代表了二里头文化的前四期。对其性质的看法有( ) A . 一种B . 二种C . 三种D . 四种【考点】 7. (2分) 1955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论及古史辨运动和中国考古学创始之初的情形时说:“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这段材料强调在远古史的研究中应重视( )

4、A . 历史传说B . 文献资料C . 史学探索D . 考古发掘【考点】 8. (2分) 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 . 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B . 甲骨文C . 金文D . 大篆【考点】 9. (2分) 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掘。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官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A . 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B . 商朝能制作青铜器C . 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D . 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考点】 10.

5、(2分) 在河南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一些青铜器,主要有小型青铜器,但也有青铜礼器爵,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处于“公天下”时期B . 进入“家天下”阶段C . 确立了“封邦建国体制”D . 形成“内外服”制度【考点】 11. (2分) 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从提出“夏文化”问题到探索夏文化直到发现夏文化,始终利用为线索和依据的分别是( )A . 考古材料实物资料B . 神话传说文献资料C . 考古材料神话传说D . 文献资料考古材料【考点】 12. (2分) (2016上海)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 . 石制农具B

6、 . 青铜礼器C . 宫殿遗址D . 家畜遗骨【考点】 13. (2分) 二里头遗址的墓葬呈现出不同的埋葬方式,这说明死者生前( )A . 社会地位存在贫富差异B . 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C . 生活习俗存在差异。D . 宗教信仰存在差异【考点】 14. (2分) 2011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揭晓,考古工作国家一直很重视。目前考古工作对夏朝文字的考证结论是( ) A . 就是甲骨文的前身B . 有成熟的夏文字C . 夏朝没有文字D . 未解之迷【考点】 15. (2分) 2012年1月7日早上7:30开始河洛文化论坛组织中华文明探源游,其探访线路:洛汭(伊洛河入黄河处)会圣宫遗址偃师二里头夏文化

7、遗址商城博物馆汉魏故城。其路线图中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是( ) A . 会圣宫遗址B . 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C . 商城博物馆D . 汉魏故城【考点】 16. (2分) 下图可以反映出两位死者生前的什么差异( ) 二里头文化有大量殉葬品的墓葬 二里头文化无殉葬品且尸骨重叠的墓葬A . 贫富差异B . 墓葬习俗差异C . 社会地位等级差异D . 文化背景差异【考点】 17. (2分) 在探索夏史与重新认识夏史的过程中,符合科学、投入较少且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 . 文学材料与考古材料的对比分析B . 夏商周断代工程C . 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的对比研究D . 碳十四科学测定【考点】 18.

8、(2分)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 遗迹 遗物 墓葬A . B . C . D . 【考点】 19. (2分) 下列四点如果都在二里头遗址被发现,那么其中最能说明二里头遗址是强大政权的都城 的是( )A . 宫殿B . 宗庙C . 陶器D . 墓葬【考点】 20. (2分) 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5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45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

9、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 ) A . 勤劳勇敢,不畏强暴B .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C . 民族之魂,生生不息D .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考点】 21. (2分) 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是( ) A . 夏文化B . 二里冈文化C . 商文化D . 龙山文化【考点】 22. (2分) 二里头遗址第一号宫殿基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该宫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保存较好的宫殿遗址B . 在基址内发现了水井C . 还没有地下排水设施D . 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考点】 二、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35分)23. (5分)

10、 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考点】 24.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9年秋天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者对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20次科学发掘遗址北部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南部发现了陶范和坩埚残块。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最多,有689件。如豆、簋、钵、瓮、盆、罐、缸、版瓦、筒瓦、瓦当、陶水管和瓦钉等。材料二(1) 根据材料一,我们从中可

11、以得到有关陶器的什么信息? (2) 从材料二看,当时的陶器有什么特征? (3) 陶器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考点】 25. (15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

12、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2) 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3) 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考点】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题 (共22题;共4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答案:21-1、考点:解析:答案:22-1、考点:解析:二、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35分)答案:23-1、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考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