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38021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专题演练1.(xx江苏化学,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CH3OH(g)CH3OCH3(g)H2O(g)3870.200.0800.0803870402070.200.0900.090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中的小C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中的长D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和H2

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xx广东理综,31(2)(3)(4)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2HCl(g)O2H2O(g)Cl2(g)H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HClT曲线如下图:则总反应的H_0(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_。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_。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HCl)的有_。A增大n(HCl) B增大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3、 D移去H2O(2)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 n(Cl2)的数据如下:t/min02.04.06.08.0n(Cl2)/103 mol01.83.75.47.2计算2.06.0 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3)Cl2用途广泛,写出用Cl2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3xx课标全国,27(2)(3)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H1CO2(g)3H2(g)CH3OH(g)H2O(g)H2CO2(g)H2(g)C

4、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图1图2(2)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CO)值随温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其判断理由是_。考点专练23化学平衡状态及其 移动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xx洛阳统考)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比为c(A)c(B)c(C)112,保持温度不变

5、,以112的体积比再充入A、B、C,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v(正)减小,v(逆)增大B达到新的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A、B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C达到新的平衡时:c(A)c(B)c(C)仍为112D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体系压强先增大,后减小2(xx德州统考)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压缩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B若甲醇的生成速率等于一氧化碳的消耗速率,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增大D使用催化剂,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3(xx沈阳模拟)已知:H2(g)I2(g)2HI(g)

6、H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6(xx抚顺检测)已知(CH3COOH)2(g)2CH3COOH(g),经实验测得不同压强下,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B气体的压强:p(a)p(b)p(c)C平衡常数:K(a)K(b)K(c)D测定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在高压、低温条件下7(xx北京40校联考)NH3和CO2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_

7、(填字母)。a3v(H2)正2v(NH3)逆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消耗3m mol H2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da 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a mol NH键断裂(2)CO2和NH3可用于合成尿素,原理分如下两步:合成氨基甲酸铵:CO2(g)2NH3(g)=H2NCOONH4(s)H159.47 kJ/mol氨基甲酸铵分解:H2NCOONH4(s)=CO(NH2)2(s)H2O(l)H28.49 kJ/mol则2 mol CO2完全反应合成尿素的H_。(3)最近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CO2转变为甲烷。在常压、300 ,CO2与H2体积比为14时反应,CO

8、2转化率达90%。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一定条件下,某兴趣小组,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此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由上图可知升高温度,K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用nA、tA、V表示)。参考答案考点专练23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AD由、数据分析可知,降温CH3OH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B项,和对比,CH3OH(g)的起始浓度增大一倍,容器体积不变,相当于增大压强,而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

9、强平衡不移动,CH3OH体积分数不变,B项错误;比温度低,反应更慢,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更长,C项错误;D项,容器温度为387 ,平衡常数K4,而此时浓度商Qc4,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项正确。2解析(1)结合题中(HCl)T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HCl)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得出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A、B两点A点温度低,平衡常数K(A)大。结合可逆反应2HCl(g)O2(g) H2O(g)Cl2(g)的特点,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HCl)增大,则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增压前的大,曲线如答案中图示所示。有利于提高(HCl),则采取措施应使平衡2HCl(g)O2

10、(g)H2O(g)Cl2(g)正向移动。A项,增大n(HCl),则c(HCl)增大,虽平衡正向移动,但(HCl)减小,错误;B项,增大n(O2)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D项,移去H2O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均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两项都正确;C项,使用更好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错误。(2)用在时间段2.06.0 min内的HC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除以这段时间 ,即可得2.06.0 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计算过程见答案。 答案(1)K(A) 见下图增大压强,平衡右移,(HCl)增大,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的大 BD(2) 设2.06.0min时间内

11、,HCl转化的物质的量为n,则 2HCl(g)O2(g)H2O(g)Cl2(g) 2mol 1mol n (5.41.8)103moln7.2103 mol所以v(HCl) 1.8103molmin1(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可写出反应K的表达式;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因此曲线a符合。(2)由图2可知,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减小;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加压对其平衡无影响;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使(CO)增大;由图2可知,固定温度(如530 K)时,p1p2p3,(CO)增大,因此综合分析可知p3p2p1。答案(1)Ka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应减小(2)减小由图2可知,压强恒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减小p3p2p1温度恒定时,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增大,而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加压对其平衡无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