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看云识天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7360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看云识天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2看云识天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2看云识天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2看云识天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2看云识天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看云识天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看云识天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2、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说明文。2、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把握课文结构层次。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把握课文结构层次。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难点: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学法指导】朗读指导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展示法【知识链接】1.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对

2、象指的是说明文介绍的特定对象(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说明文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逻辑

3、顺序: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因果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的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相关关系。说明文的结构: 总说分说 分说总说 总分分说总说 递进式【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鱼鳞( ) 一霎间( ) 冰雹( ) 圆弧 ( )峰lun( )弥mn( )zhng( )兆匀chn( )留lin( )mn( )延zhng( )明chng()号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晕 模 更 薄 3.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峰峦: 一霎间:预兆: 轻盈:弥漫: 征兆:崩塌: 变化无常: 我的补充:4、结构解图填空: 总说:云是天气

4、的( )。 ( )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 )晴朗云的( )与天气关系 分说: 看云识天气 ( )段: ( )阴雨天气 说明怎样 看云识天气 云的( )与天气 总说:( )段,学会看云识天气,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 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我的疑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合作探究】一、讨论云和天气情况完整下列简表。晴天云彩简表云 名 形 态 变 化位 置厚 度天 气 征 兆卷云像白色羽毛,丝丝缕缕地漂浮最高最薄象征晴朗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 名变 化 过 程形 状位 置天 气 征 兆卷积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光彩识天气简表光 彩

5、名产 生 和 分 布 情 况色 彩天 气 征 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二、本文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拓展提升】积累收集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你能说出两句吗?【当堂测试】1、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

6、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2、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例 :“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总结反思】【小组评价】( 一般三颗星 良好四颗星 优秀五颗星自评:他评:小组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3、复习

7、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生动性。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句子。难点:学习用文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展示法。【知识链接】一.说明文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

8、、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明确无误。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二、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1、 举例子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2、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3、 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事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具体。4、 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在比较中显现出来。5、 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突然说明对象的形状特点。6、 作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9、,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7、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自主学习】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出现了高层云,_(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便要下雨或者下雪。3)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_(一定 有时 往往)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4)天气变化异常

10、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 _(相当 一定 一般)的限度。2、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陵纱。(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合作探究】 1、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示例

11、: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2、参照以下格式,自由赏析课文。我从文中 句,读出了 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3、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中的加点的词“往往”“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拓展提升】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答: 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答:【当堂测试】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12、。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_,文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