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37285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的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打造习作的兴趣链,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一、从日记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习作中去,要从日记入手。1、首先把自己的生活纳入习作视野,写自己的学习与玩乐,写自己的哭与笑。其次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对自我的每一

2、次新发现,都将为习作拓展一片天空:如对自己内心的新发现:有烦恼、有快乐,有缺点、有特长,有答案、有新疑惑等等。学生对自我的每一次新认识,就是一次新的超越,就会迎来一段新的成长。时刻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造自我,是每个人永恒的主题,也是写不尽的话题,把这些写进日记中,表达真实鲜活的感情。教师不可把学生日记当作习作一样来要求,一定要还日记的本来面目:只为记录发生的事情,不为写成文章;只为渲泄情感,不为表达“主题”;只为记事传情,不为字斟句酌等等,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逐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写什么”的问题。纠正对待日记的传统做法,切忌以“检查”的名义了解学生日记

3、,更要避免对学生日记“字斟句酌”式的批阅,而应重在以欣赏的眼光加强对学生日记所录内容的引导,努力使其更宽泛、更丰富、更有童趣,建立起“生活材料仓库”,为学生积累习作内容作准备、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作铺垫。2、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习作的难度。二、打造习作的兴趣链1、命题激趣。新颖有趣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在教

4、学中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并具有自由拓展空间的题目以引导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写小动物,命题为我喜欢的(写小动物)小狗汪汪小猫咪咪好讨人喜欢的(写小动物),如写人物,我就命题为我最喜欢的-的老师-的小伙伴(写人物),如写玩具,我就命题为我心爱的玩具好哇!多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乐写,就能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有趣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2、情境创趣。多元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形象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鲜活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和李白坚教授的前作文理念,比如在作文

5、之前,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启发学生能动地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然后再对选材、立意、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会说。如拉不开的书这一篇习作,是记叙观察实验的,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写下来。我先提出要求:(1)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实验,听清实验前教师的介绍,看清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时老师或同学们的神情、动作,还要体会自己看实验时的心理变化。(2)列好习作提纲。(3)习作时要注意用词造句。不仅要把自己在实验时诧异、紧张、惊奇、兴奋等神情写具体,还要写好实验前、后老

6、师、同学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等。我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看老师做实验,很想知道这两本书到底能不能拉开,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热烈。然后找两组学生上台表演,这两组同学都是同学们信得过的,被称之大力士的,他们能亲历到实验之中,有真切的心灵体验。我还引导学生自己给习作自定题目。“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有小组内的讨论,而后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上我听到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了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自定的题目有科学的奥秘神奇的书有趣的实验书的秘密科学的实践等。3、范文导趣。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

7、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每当我教到精美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晏子使楚我就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写有趣的比赛激烈的讨论会,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谋篇方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黄河大观雪花洞美丽的小河家乡的早晨;读了燕子我就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外形、动作来

8、描写小动物,学生写了我家的大公鸡我的伙伴小狗汪汪;读了小站我就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描写环境,学生写了教室我的小天地卧室小书房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自然就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4、竞赛促趣。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习作比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我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评选出两篇佳作,然后再在班内评比,评出一等佳作两篇,由教师我亲自在班上读,二等佳作四篇,由学生自己在班上读,佳作均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园”里,一周一次,一月一总结,前五名的学生将得到由班委会名义发放的、

9、有教师我亲手题名的喜报,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把喜报拿回家,他自己高兴,家长也高兴,他与家长的对话,他们彼此的动作、神态也为孩子提供了新的素材,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习作兴趣链的对接,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也是在为其他学生注入习作的兴奋剂。如有表兄妹的例子。5、实践凝趣。“人有两件宝,有手又有脑”。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体会到,引导学生在习作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信心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习作实践活

10、动,如指导学生当校园小记者,办手抄报;组织学生举行优秀作文讨论会,集体评价作文;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配插图等等,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动手、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的习作兴趣。6、想象生趣。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要求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抓住可以触发想象的每一契机,诱导学生通过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而触发丰富的想象。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续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学完凡卡后,引导学生写凡卡醒来之后,学习穷人后,指导学生续写穷人。续写穷人。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是想象作文训练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写

11、童话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跳好“续写仿写创写”三步曲。例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学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学了再次相见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学习了龟兔赛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学习了群鸟学艺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小燕子学艺小猫学艺等等极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获取童话王国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创作的欲望,习作兴趣的种子就会在童话的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7、词语添趣。“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大力推进、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习作教学实践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设

12、计一组词语,让学生把一组毫不相连的词语编写成有一定情节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集体合作,自主习作。比如把“星星、铅笔、狗熊、天花板、小溪”这组词语,编写成小故事,增强学生想象能力。三、评价多鼓励1、教师对待学生习作的态度,已经成为左右学生习作兴趣的核心因素。以挑剔的目光放大不足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往往让学生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诚于嘉许,乐于称道”,教师的赏识应该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中最重要的加油站。2、多就原貌,少动刀斧。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3、要实现新课标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在对待学生习作上,努力给学生一片舒展自我个性的空间,要坚决反对字斟句酌、刀砍斧凿、体无完肤的修改,尤其要反对训斥和嘲讽。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与要求相悖,也应采取“换题目以适应(保留)内容”的办法,尽可能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汁原味,以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3、从 “作文园地”着手,努力避免让少数学生作文长期“占山为王”现象。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只要符合训练初衷,就要遍插红旗,以资鼓励。同时,还要在引导学生最广泛地开展“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上下功夫,鼓励学生每月制作一期手

14、抄报,将自己积累的作文、周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每小组一周制作一期“作文园地”,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都有机会和兴趣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与自豪。四、学生间互评互改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技巧。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唐朝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是最好的证明。学生合作,相互修改作文。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在个人修改完自己的作文后,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从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展开作文的集体修改活动。这一次修改是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合作逐篇修改四人的作文。作文修改中,他们一起读彼此的作文,共

15、同商量、讨论修改意见。从中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修改完后,学生们都发现自己的作文比原稿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从而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了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五、隐化目标意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非“创作”,要求绝不拔高。从篇幅上讲,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段,凡要求写一两句话的,就绝不要求写几句话;凡要求写一段话的,就绝不作成篇的要求;从表达上讲,绝不能要求学生文笔之美、词藻之丽、立意之高、言论之精辟;培养目标上讲,绝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作家。对一些困难生还要主动增设平台,减缓坡度,甚至适当降低目标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考试得高分的应试念头,不仅要想得到、说得到,而且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得到。学生没有了沉重的负担感,就会萌生无穷的表达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