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议参考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37272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场建议参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场建议参考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场建设参考方案(草案)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由传统家庭养殖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近几年来,我县适度规模化养猪场迅速发展,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很多问题,许多养殖业主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推动我县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猪业生产力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猪场,更好的服务于我县生猪事业的发展,由县畜牧水产局主持,组织我县部分长期从事生猪养殖一线工作的工作者参与编写猪场建设参考方案,供大家借鉴。因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敬请养猪业朋友多提宝贵意见。一、猪场规模设计综合评估我县目前养猪业生产力水平、场地选

2、址、资金实力、养殖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建议饲养规模以常年存栏经产母猪50100头自繁自养为宜;少数具备实力者可以考虑常年存栏母猪100-300自繁自养生产规模;小规模也应以饲养20头左右经产母猪自繁自养,达到一个劳动力满负荷工作为宜。二、猪场建设选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第五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

3、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场地选址涉及面积、地形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多方面,猪场选址关系到猪场建设成败,意义十分重大,希望所有从业人员高度重视,选址除应遵守国家规定外,还要考虑如下因素:1、远离城市规划区、乡镇所在地。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很快,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猪场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不和谐的自然矛盾。2、禁止选择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旅游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区,如垃圾处理场等地。3、猪场理想选址为:能满足与猪场设计规模相适应的水、电、路条件;重点推荐的选址为乡镇、村级园艺场、较为平缓的林地、荒

4、山,让猪场进山;猪场周围有农田、旱土、山林,能便于自流,就地能消耗全部,至少是大部分粪尿污水。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不宜地势低洼及向北。猪场选址一定要综合考虑规模设计与场地大小、居民集中区距离、防疫条件、水电路、环保等多种因素的协调。三、猪场规划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第六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条件: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2、场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开;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

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建议栋舍距离8-10米)。第七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2、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猪场规划设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生产工艺需要应按照生活(办公)区、销售区、隔离区、主生产区规划布局。主生产区要按照配种怀舍栏分娩栏保育栏生长、育成栏销售区模式布局。主生产区要有足够的排污处理

6、与之配合,隔离区要有深达8-10米的无害化处理封闭式深窖。猪场规划排污处理一定要足够重视,建议发展种养结合模式、林猪模式,沉淀池一定要做到水泥硬化,不能常年累月向地下渗污水,以免污染地下水源。四、猪栏建设猪舍建筑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与结构等方面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不完全一样,猪舍设计、施工有其独有特征。(一)猪场建设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1、满足冬暖夏凉的环境要求栏舍建筑是猪场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生产成绩和效益,要尽可能为生猪提供舒适的栏舍环境条件。2、满足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栏舍建筑面积、工艺流程设计及与工艺流程设计相匹配的产床等生产设施。生猪所需饲养面积参考值为:

7、单栏饲养母猪4-5/头;保育猪0.4/头;50内小猪0.65/头/头。根据饲养面积是建筑面积的70-80%计算栏舍建筑面积。3、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简单经济实用原则。(二)建议施工方案猪舍建筑应遵循座北朝南基本建筑规律1、猪舍平面猪舍建筑一般采用单层矩形平面,舍内与猪舍长轴平行排列,中间是走道,饲喂、赶猪共用,便于管理操作和保持猪栏内的环境条件一致。一般不采用丁字型、工字型平面建筑,因这些平面存在相互垂直部分,给猪栏排列、喂料、清粪带来一定麻烦。2、猪舍地面。猪舍地面质量好坏不仅影响舍内卫生状况和空气环境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成绩。地面要求坚实、平整,既不滑又不粗糙,能耐高压水冲洗

8、,耐消毒液及耐腐蚀,便于清扫。地面施工为保证质量应注意以下环节:注意地面坡度达2%左右地面坡度从走道中间坡向排水沟,为既保障地面坡度又能起一定的防潮效果,建议在休整地面土方基础上铺一层石粉,预先将坡度整理好。在倒水泥混泥土地面时一定要求施工人员拉线,一间一间栏施工,坚决不可以整栏地面同时施工。水泥地面一定要做到既不粗糙也不过于光滑,太光滑猪站立不稳,容易摔坏四肢;太粗糙极易损伤猪蹄。地面施工完成后,栏内任何地方不能有积水。地面要尽可能考虑排便与喂料区域设计。2、猪舍开间与长、宽度开间以3-4.5米为宜。小于3米所配梁、柱太多过密,造成浪费;开间大于4.5米所用梁、柱又过于粗大,既不经济又不美观

9、,同时还给饲养员造成空间压抑。猪舍跨度以9-12米为宜,跨度过小相对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成本,跨度过大又降低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同时因跨度过大冬季保温不易。纵向总长度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地总面积布置要求,按开间的总倍数确定,一般控制在45-75米较合适。过短利用率低,过长不便于饲养管理。3、猪舍高度猪舍高度要综合考虑温湿即冬暖夏凉的栏舍环境要求、饲养密度、栏的跨度等因素来确定,建议一般屋檐不低于3米,以3-3.5米为宜。4、猪舍屋面自然通风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人字型双坡屋顶,瓦屋面材料一般用石棉瓦,但石棉瓦隔热性差,冬冷夏热,要考虑在瓦面下铺2厚的泡沫板隔热或栏内吊顶隔热,鱼鳞小青瓦隔热性好,但要经常维护

10、,且对梁、柱、屋架、柃木要求较高。现在市面有一种用水泥做的小块较厚的红瓦,隔热性较石棉瓦好得多,又不需经常维护,建议采用;也有人提出用杉木皮做瓦面材料。屋架一般采用木制、钢制,根据宽度和屋面坡度综合考虑。如果采用木屋架建议用鼎承力式结构,不要采用压承力式结构。5、猪舍墙体猪舍墙体要求结构简单,保温隔热性好。母猪栏和保育栏建议用空心水泥砖材料。内墙面距地面1米高做水泥墙群,1米以上用石灰砂浆粉刷,内墙面要求全部平整光滑。外墙勒脚及散水要求平整结实、防水,便于清扫。母猪栏、保育栏考虑冬季保温需要,墙体上要安装通风窗为宜,通风窗大小根据开间确定。墙体通风切不可用砖砌通风孔。育肥栏墙体设计考虑通风、防

11、暑降温需要,可考虑只砌红砖柱子墩,其余部分全部开间,墙体间墙地面至10处留通风孔,冬季保温采用卷帘。6、猪栏间墙猪栏间墙一般采用红砖13墙、06墙、钢筋间墙、钢筋红砖06混合墙。红砖间墙造价低,耐腐蚀经久耐用,但不利于栏内空气流通;钢筋间墙栏内空气流通良好,但造价较高,易腐蚀不易清洗;比较理想的设计为离地40高的06红z砖墙加30-40高的钢筋墙。红砖间墙部分,包括栏舍主体墙的内墙部分一定要用全水泥砂浆粉刷,且要平整光滑,这样既耐用、耐腐蚀又有利于清洁消毒。7、排水沟、排污沟、沉淀池排水沟、排污沟要分开设置。排水沟主要用于排放天然雨水,以减轻沉淀池排污压力。排污沟与栏直接相通,用砖砌排污沟要注

12、意粉刷光滑,既要有一定坡度又要注意沟要浅,不能形成阴暗潮湿深沟;排污沟最好采用PVC管陡坡深埋与沉淀池相接。沉淀池容量要根据饲养规模、排污大小确定,沉淀池最好用水泥硬化,以防污水常年向地下渗漏,常年累月易污染地下水源,祸患无穷。8、供水系统水池要求地势高,有一定水压,并且要盖好封闭。主水管要埋于地下30深,栏内供水管不能暴露于阳光直射下,饮水器高度、数量要与猪的大小、数量匹配。9、冬季保温与夏季防暑降温不论是冬季保温还是防暑降温,栏内吊顶是非常必要的。3米到的吊顶适合于育肥猪栏。分娩栏、保育栏冬季可在此基础上,在2.2-2.4米高处牵铁丝覆地膜双层保温,高温季节地膜收拢即可。吊顶材料既可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也可用处理布,不建议用花油布,因化油布既不透气又不能散热。防暑降温最好用冷风机,不建议采用吊扇。采用排气扇时,在气温达到30时最好配合冲水降温。防暑降温系统设计首先在栏舍建筑时就要充分考虑好,然后才是降温设备的配置,设备安装配置既要考虑人员安全,又要考虑对猪的实际体感效果,因猪的活动空间是离地面1米高的范围内,而人的工作空间是离地面2米高的范围内。五、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