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37253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一、填空1、意向 2、马斯洛 3、姿态 4、价值观 5、坚持型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目标效价 9、管理二、单项选择1、B 2、D 3、B 4、C 5、C 6、D 7、D 8、D 9、C 10、C 11、B 12、C13、 C 14 、 B 15、 A三、多项选择1、ABC 2、ACD 3、BCDE 4、ABCD 5、ACDE 6、ABCDE 7、ABE 8、ABCE 9ABCD 10、ABDE四、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

2、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 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 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 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五、简答1、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存在一个大家都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望(2)人们能够抛弃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3、(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 体的一部分(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和纵向的界限,公开地进行交流,而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和惩罚(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人们能牺牲个人和部门的利益而服从组织的整体 目标2、使用权利的政治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联盟,建立联盟意味着花时间同其他管理者说话,说服他们支持你的观点.(2)扩充网络,其方法是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3)控制决策前提,控制决策前提是指限制决策界限.一个手段是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 者的信息.(4)加强法定权和专长权.管理者在具有公认

4、的法定权和专长权的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影响力.(5)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 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 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4、组织变革

5、的起因。(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 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 体制度结构的变化。(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 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六、论述1、主要观点: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赫西和布兰查德 发展的一种流传较广的领导行为的情景理论。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不仅考虑领导的风格, 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了与弗德勒相

6、同的分类,既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但不同的 是,他们又进一步考虑了这两者分别为高或低的情况,得出了四种特定的领导行为:命 令(高工作低关系)、说服(高工作高关系)、参与(低工作高关系)、授 权(低工作低关系)赫西和布兰查德又引入了下属的成熟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人们有意愿和能力完 成某项特定任务的程度。他们将下属的成熟度划分为四个等级:R1人们不能也不愿意 负责去干某事。 R2 人们不能但愿意承担必要的工作任务。 R3 人们能够但不愿意听从 领导的指示。 R4 人们既能胜任也愿意完成对他们要求的任务。R4R3R2R12、主要论点:(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总体体系

7、2、非正式组织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3、非正式组织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体4、非正式组织具有为管理人员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作用5、非正式组织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6、非正式组织还具有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使管理人员在计划与行动方面更加 谨慎。(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正式组织维护团体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功能,使非正式组织具有一种使团体过 分维护现有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采取僵化态度的倾向。2、随着非正式组织提供社会满意功能而来的角色冲突问题。3、正式组织沟通功能往往造成谣言的流传。4、正式组织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促使雇员服从组织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力常 常干预组织成员的行为

8、。(三)、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1、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2、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3、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时,要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 、人益。4、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5、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6、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一、填空1、情感 2 霍桑 3、姿态 4、价值观5、合作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 境 8 、期望值 9 、管理二、单项选择1、D2、C3、C4、D5、C6、B 7、C 8、A 9、D 10、B 11、C 12、D

9、13、C 14、B 15、A三、多项选择1、ABCDE 2、ABCD 3、ABC 4、ACD 5、BCDE 6、ABCD 7、ABE 8、ABCE 9、ABCD10、ABDE四、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 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 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 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10、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 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五、简答1、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正式组织的权利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 ,而非上级的授予 ,其权利的实施不具有强制 性和稳定性(2) 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为纽带, 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3) 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他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巨大.(4) 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5)

11、 非正式组织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成员的约束力更大.2、冒险转移的原因有:(1) 责任分摊的假设(2) 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 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 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1) 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 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 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2) 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

12、势。(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4、组织变革的起因。(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 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 体制度结构的变化。(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 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六、论述1、主要观点:(一)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

13、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二)群体决策的缺点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2、主要观点(一)、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 的“粘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群体。(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与目标,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2)外部的威胁。这种群体成员不得不团结一致与外界抗争。若竞争不适度也可能导致内聚 力下降。(3)群体规模。一般讲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况且群 体越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异质也增多。(4)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制度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 作精神。(5)班组的组合。一般讲,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 基础的班组比随机组成的班 组有更高的工作满意感。(6)与外界的隔离。这种群体成员容易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7)群体的绩效。群体的成功使群体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更易团结一致实现群体目 标。(8)领导作风。民主气氛下,可增强凝聚力。(三)凝聚力的作用(1)、满意感(2)、沟通(3)、生产率(4)、群体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