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7161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出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灯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作用舞台美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戏剧的起源时期,其各个组成部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最早产生的是和表演相关的服装、化妆、道具,后来才有了布景,灯光是最后参加到演出中来的造型因素。虽然灯光介入戏剧的历史很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戏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舞台灯光无论在技术层面上或是艺术层面上都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灯光已成为现代戏剧演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光在戏剧演出中参与了视觉的各个方面,其功能之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舞台空间的创造方面,更是让人们对它那丰富、独特的表现力大加赞赏。通过历代设计者们的不懈努力和及时的经验总结,让我们对舞台灯光的现代功能有了明确的了解。舞台灯光永远

2、都和空间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可它不是空间的附属品,而是构成舞台空间的缔造者之一。在现代戏剧演出中,光在舞台空间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谓是异态纷呈,本文的写作志不在海洋般的浩瀚博大,而只想作一瓢之饮,单从空间重构的视角切入,阐述舞台灯光的现代设计手法及其审美意义,既对传统的设计理念有所突破,又不单纯机械地摆弄技巧,而是出于自己的创造要求进行大胆的取舍与综合,使舞台空间以全新的姿态令人感受到现代气息。文本阅读是多义的,因此“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构主义者们发现和揭示了文本的无原始性、开放性和互文性,把一切文本看成无限开放和永恒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类推,在剧本基础上创造出的戏剧空间也具有阅读

3、的无穷可能性和潜在多样性。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和设计理念对视觉艺术的影响和冲击是相当大的,舞台灯光设计作为视觉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也难免在设计者个人文化背景和艺术观念的驱动下,展现出风格迥异的样式。每个灯光设计者面对同一个剧本和同一个舞台设计时,各人体现的方案决不会相同。因此,本文所论述的重构理念作为舞台空间构成的诸多途径之一,不在于它是否能够左右设计者的创作,而在于打开思路,给思想以一个可以驰骋的天空。在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剧场空间阅读的多义性和无限性,在剧场结构和舞台布景给定的前提条件下来阐述灯光对空间的重构功能。光对舞台空间的重构可以创造出更为多元的空间形态,赋予舞台空间以多维的话语形式,充

4、实观众的阅读体验,从而为戏剧空间的拓展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可能性。这种设计方法要求设计者拥有开放性的思维、敢于突破的勇气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拆解有余而重构不足。本文将从灯光设计的角度,着重从空间重构的定义、形式方法、在现代戏剧演出中的审美意义等方面来阐述本文的命题。也许大家会时不时地发现从字里行间中蹦出解构这个词来,在阅读全文之前有必要要申明的是这里并非要大谈特谈解构主义,只是因为运用解构的思维去看待舞台空间的重构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何况没有原结构的拆解又何来重构之说呢?本篇论文除了主体文字部分之外还包括静态和动态的视像部分,舞台灯光是一门视觉艺术,身处于读图时代

5、的我们,岂可将如此重要的媒介或忘。技术革命为戏剧创造了很多奇迹,而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一一这也许是一个灯光设计者最为基本的任务吧。空间重构的定义当舞台灯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介入到戏剧演出中来时,艺术家们便开始了对其功能和意义的探索与总结。虽然舞台美术各个部门分工呈现不断细分化的状态,但是各组成部门之间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当人们在探讨光和舞台空间的关系时,会把灯光与布景的结合放在第一位。通常地认为灯光之于布景的作用无非是展现舞台布景的形态,如它的形状、体积、轮廓、大小、比例、质地、色彩等等,“一个永久性装置常常完全依赖于光的

6、变化来改变它的面貌。”艺术家们发现光不仅能够忠实地将布景设计的意图在舞台上“还原”出来,有时甚至能够超越布景的原始结构而诠释出预料之外的意义,如图1、2(同一布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于是人们欣喜地在景物造型的后面,为灯光添上了空间构图的功能,从此舞台灯光与布景的关系越来越无法分割,1单纯独立意义上的布景已经鲜少存在了。灯光能够使既定舞台幻化出多变的空间的这种功能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改变固定装置的面貌这么简单吗?难道没有更深层的意义可以发掘吗?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这个问题感到雀跃和迷惑(雀跃的是灯光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迷惑的是究竟应该用和何种概念去解释和释放这股力量),直到“重构”这个概念的出现让我

7、有了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人类非常幸运地发现的一样东西一一结构。能够从事构造化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结构,并意识到要人为地去构造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结构以及追求这个结构带来的最佳功能。究竟什么是结构呢?按照字典上的解释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这个解释中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东西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语的范围也因此被扩展成了无限大。结构主义美学认为,结构是指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可见,结构成了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甚至可以说结构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结构无处不在

8、,我们所关注的舞台也是一个充满结构的空间,正是有了这个前提,重构的概念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重构,即重新建构。我们可以从这个词中得到两层含义:首先是肯定有一个原结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原结构,这个“重”字完全没有必要;其次它是一种再造过程,而这种再造活动建立在对原结构拆解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拆解原有结构,重建新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构。我们知道,在某场具体的演出中,如果舞台设计给定的空间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单纯依靠布景以及布景所存在的舞台空间所能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也是相对有限的。虽然演员可以通过表演赋予布景以多重的含义,有时甚至可以通过动作来创造环境、表现空间(如中国戏曲的程式化手法,简单的桌椅通

9、过演员的表演可以被想象成山川路桥),但是从舞台空间的视觉角度而言毕竟还是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味道。面对这样一个既定的舞台空间,灯光也许可以在视觉方面提供更多的手段来对现有的空间做一番“改头换面”以适应演出的需要,而我们所要讨论的“重构”也许就是其中一种不错的方法。重构舞台空间意味着对原有的空间结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甚至是全然的拆解,设计师必须在充分把握了戏剧主旨的前提下,重新确认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胆地利用光这一特殊的三维利刃将原结构艺术性地分解与重新整合,这种方法是创造的、自由的、表现的,有时看似是不经心的随意之作,其实无一不是精心推敲后才产生的,因为在现代设计理念中,重构虽然是将传统语

10、言和现代意识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手法,但缺乏组织的重构是拼凑堆砌,而真正符合戏剧演出主题的空间重构不但能够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和创意而且也能够折射出某些新的文化意识。二空间重构的方式通常在舞台灯光的设计步骤中,剧本、导演意图和舞台设计是先于灯光设计展开的,也就是说,灯光设计者在开始构思之前就已经被置于一个有形的框架中了,舞台、布景、服化、演员调度等等因素注定了灯光在施展拳脚的同时被缚住了手脚,尤其当整部戏只有一套景,而在演出过程中却要求有多个空间的体现时,设计者不得不殚精竭虑地寻求那个“变”字,至于如何变,能变到何种程度就靠他们各显神通了。这个时候,从空间重构的角度去审视一下现有空间的话,也许会得到一

11、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然把“重构”解释为“重新构造”,按照前文的论述,重构其实包含着从结构解构重构的过程(这里的“解构”被解释为结构的分解),那么它总要通过一些途径,借助一些手法才能将“重构”这个理念用动词的方式付诸到行动上去。以下将要介绍一些重构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些已经在舞台上被使用,有些却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有待于通过艺术实践去证明其合理性。部分从整体结构中分离整体可以分解为很多部分,但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却有很多种。部分可以与整体拥有相同的结构,即性质相同,也就是说通过单一部分能够窥视到整体的全貌(窥一斑而知全豹);部分也可以独立于整体的其他部分,具有自己的特征,即仅通过单一部

12、分无法把握整体的具体构架,甚至有着天壤之别。部分可以表现隶属于整体的局部空间,也可以表现独立的空间,完全视剧情需要而定。通过下面一组图例中,我们也许可以把握到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图A为ABE一个由81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如果把大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小正方形作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图BJ就是利用图A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一定的构思,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位置始终不曾变动过,但是组成图形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却是变化多端的,甚至有的时候大正方形的原来结构都荡然无存了。利用上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进行结构分解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种方式,在常规舞台演出中经常可以见到。人们经常把这种方

13、式归结到灯光对景物的显现和隐藏功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将整体中的单一部分分离出来,可以被看作是将整体的其他部分掩藏起来,而突显出需要强调或表现的局部。在2001年3月,上戏98级导演系的毕业公演萨勒姆的女巫一剧中就多次使用了这种方法,当时设计者只是一心想从那个一成不变的三面墙式的布景中突围出来,现在看来,原来是在努力地寻找一种分解其原始构架的途径,也算是朝着重构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吧。简单地举个例子,这部戏中有个场景,情节是男主人公普洛克托和他的太太伊丽莎白在屋子外面质问女佣玛丽为什么要伙同艾比在法庭上作伪证。剧情在舞台前沿的伸出平台上展开,其规定的戏剧环境是夜晚,普洛克托家的屋外,如果单纯地只

14、对伸出平台照明,很难表现出室外的感觉,更别说是哪户人家的门外了,假如将整个盒式墙片照亮,同样也无法区分室内和室外景,于是设计者选取了整个布景中的一个部分,普洛克托家最有代表性的餐桌来暗示(这部戏中,所有的室内场景都在三堵墙片中进行,唯有用道具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地点),窗户外透射进来的月光洒在餐桌上,呈现出一个寂静的与伸出平台(室外)分离的空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的景物,但观众可以清晰地辨认出那是普洛克托的家,而这时映射在观众眼中的景象与他们在之前的演出中所熟悉的布景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将单一部分从整体中分离的结构形式很简单,只要有独到的眼光,能够发现隐藏在整体结构中的特殊部分,将这个部分结合剧情的

15、需要表现出来,一定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单纯地以对景物的显现和隐藏来归结灯光的这种将部分从整体中分离的作用,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对单一部分从整体中分离,上述的归纳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而对于多个部分情况就要复杂的多,因为灯光设计者在利用原有空间的部分结构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考虑由这些部分所重新组成的序列在空间中的构成关系,以及这种构成关系在视觉上和在戏剧体现上究竟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重构出来的视觉空间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那些构成元素很眼熟,但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却又那么陌生。请看以下四张剧照:3456这是同一部戏中的四个不同的场景,布景没有改变过,但是灯

16、光却赋予它四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先暂且忽略色彩的因素,单纯地投入到结构这个方面。图3中能够大致的看清整个布景的结构,舞台的两侧安排了近、中、远三道硬片,舞台台面被处理过,舞台的上方还安置了几道参差的类似天花板的景片,最远的背景处有一道天幕,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舞台空间;图4中所呈现出来的是明显的来自四个面的框体构架,基于图3的结构,可以分析出图4的场景由这样几个部分构成:舞台两侧第一道景片,位于舞台后部的第三道景片(界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道景片被隐去),背景处的天幕和舞台台面,这时观众体验到的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近处的两道侧片有点熟悉,可是整个空间结构呈现出来的又是有别于原先那个完整的框架,视觉感受很奇特也很新颖;图5中灯光有意识地将两侧立面的墙片隐到的黑暗中,在邻近天幕的开口处用光投射第三道景片以及在它上部的另一道景片,显示出类似于门框样子,这个框与前部舞台台面的亮区形成一个有意思的平面与立面的衔接,而天幕底部的那一道亮丽的玫瑰红与上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