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37005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精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1049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瓦尔登湖。这是一本让人心归宁静,充满希望的智慧大作,书中充满了梭罗对社会,对制度,对人类,对生命等等不凡的见解,当人们逐渐失去田园的宁静,它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初读时我有很多不解,看到前面的章节,觉得生涩无聊又难以理解。作者说自己在湖边种了哪些东西花了多少钱多少成本等等,从叙述的方式来看,感觉比我往日所看的_逊色多了。后来,他给予我最大的震撼还是书中对生命、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启发我们寻找生命最本真的意义。他说:“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

2、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这句话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人对财富观有更深的理解。其实,金钱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为幸福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满足感,金钱虽然能满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撑我们幸福的原因。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所以他觉得“佩戴任何的肩章,都比不上我这一次荣。”的确,我见过一号难求的老专家骑车去看病,也见过服务生开好车来上班,我并不反对有人对物质生活品质的追求,但我觉得人更应该清楚的是,智慧与思想的充实

3、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满足。王安石说:“圣人内求,世人外求。”人,只有直视自己的内心深处,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我们追求一生也不过是希望满足于内心的平和而已。而梭罗这样的感悟,正是他不断探索自己内心和社会联结开出的芳香果实。他一个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开始了独居生活,他喜爱东方文化,阅读了大量东方著作,也很赞同道家思想,古人的隐逸生活与梭罗的独居相似,都是为了寻找世间遗失的纯净与美好,而不同之处就在于古人是历经沧桑后的看破红尘,梭罗却是与生俱来的自觉的超然物外。不同于陶渊明这样的避世隐居,归隐田园,梭罗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追求现实,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千年之前陶渊明笔下的那方神

4、奇的水土桃花源,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渴望的精神圣地,又在梭罗的笔下重现了。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物质所带来的烦闷与苦恼,感受恬静的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2(672字)最近,把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看完了。看这本书的过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梭罗的“记流水账”:他是怎么在瓦尔登湖边上用木头建小屋的,怎样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最为简单的生活的,怎样种豆苗,怎样和来访过客交流并倾听穷人们的心声的,怎样测量湖底深度制画地图。另外,他还颇费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以及附近小镇的生活图景。但中间,总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两句作者貌似深思熟虑了很久才想明白的话,这

5、样的段落虽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里行间,但在凌晨阅读的时候,还是感到它们的力量之强大,将瞌睡的神经都震动得再也不想入眠了。这位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却放弃城市浮华的一切,来到宁静秀美的瓦尔登湖畔,在湖边过起了半隐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气来撇清世俗齐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这一步呢?这是我读这本书时,不断闪现脑海的一个问题。他来到湖边,并非因为他已经参透了禅意,而恰恰相反,他隐居湖畔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他想看看,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交融地做邻居,能否摆脱世俗的狭隘眼光,获得思想上的升华。而事实证明,这位可爱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这本写于19世纪的散文记叙了梭罗与自然

6、为邻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与我们现今生活息息相关的犀思利想。仿佛一个古人,已经预见了人类的未来之苍凉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却了时间,或者说摆脱了时间,从宏大的视域去审视人类和人类的精神以及肉体,难怪梭罗呼喊着:我们要爱她,爱自然。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3(1530字)我没有看过梭罗其他的作品,只读了他最有名的瓦尔登湖,但足以让我从中窥到上述他所有的特质。他出生于美国建国50年后,成长于开始工业化的大时代,身边的世界一方面仍在靠大量移民建国、无法摆脱旧欧洲最底层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思想。这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多么的相似,只是美国变成了

7、中国,工业化变成了信息化而已。我们应对飞速变化的世界的同时,怎样才能保持一颗追求纯净美好的内心,不被时代的喧嚣所裹挟,梭罗给了一种答案!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对于自然,特别是瓦尔登湖所在区域的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甚至单辟章节,详尽描绘了村庄、湖、冬天的湖、森林、庄稼地、禽兽,也记载了他在这如画而单纯的环境中,如何阅读、种地、垂钓、建造居所、社交。在记述中穿插大量他的思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给我感触较深的有如下几点:他详细的记录了他的开销,精确到每一分钱。如他建造湖边的小屋,置办所有家居陈设,开荒种地。他记录这些,是想表达,想满足生存所需,靠自己动手,只需花费极少的金钱和消耗极少的自然资源

8、。但是无论是过程,还是最终呈现的结果,都让人陶醉其中。他记录这些,实际上是想倡导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为此他对照了爱尔兰移民,为了能交得起房租,维持每日有咖啡的生活,不得不花更长的时间去做更多的工作,因而需要吃更多的东西以维持体力。但最终呈现在梭罗眼中的,是破败的房屋,凌乱的房间,以及全家人空洞无辜的眼神!我们当下的奋斗,有多少成分与那些爱尔兰移民一样,陶醉于辛勤的付出,把些许的物质享受当做奖励,在这个不涉及精神世界的循环中消耗生命呢?他对自然的爱,透过字面汩汩涌出,让你也好像身临其境,尽管相隔已近200年,我甚至不由得想:瓦尔登湖现在是什么样子?还如梭罗描述的一样吗?以往外国作家对自

9、然的描绘,总感觉与本国作家的不同,但梭罗是第一个通过写作能让我身临其境的外国人,他笔下的自然,就好似中国的水墨山水,淡雅而悠远,留白处让你掩卷冥思!让你不自主的走到户外,看那些你已看过无数次的景物,竟在脑海中闪回梭罗的句子!到底什么打动了我,对于我来说是他将自己退到无比渺小的地方,去感恩自然的一切馈赠吧!好的作家不是天才造就!就如同我不相信这世界有多少天才。全书中,梭罗对于各种典故、言论信手拈来,无比贴切。援引希腊及罗马神话倒正常,但是还有对于中国的孔子、孟子、曾子的引用,就让我尤为敬佩了!相比当代,那是一个信息的蛮荒时代,梭罗需要多么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积累下如此的渊博学识,而且领会其中的含

10、义!他不是受到某种挫折,或是有出世的想法才隐居湖畔,你能看到贯穿他一生的精神追求,与古来先哲的精神沟通后,短暂的隐居可能只是一种实践!梭罗被同时代的人视作偏执狂,直到他死后40年,才被重新定义,瓦尔登湖也被摆上了世界文学的殿堂;这多么像梵高,另一个我深深热爱的炙热滚烫的艺术家。他们都不被时代所接受,也许这给他们造成了一些困扰,但是他们都没有因此而羁绊,为了追逐自己的终极,甘愿受尽世人眼中的磨难,他们真的是为了创作出传世的作品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成就自己伟大而高尚的灵魂,最终将精神的升华通过某种艺术方式传递出来,因与世人的追求是如此的不同,才让人们,那些如移民般只为活着而活着的我们,打开了一条

11、窥视生命本真的窄缝,如果你愿意,可以整顿身形钻过去,那怕被那条缝隙划的伤痕累累,但相信那边的阳光,足矣照耀你的灵魂!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4(1442字)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好书。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之下。那是徐迟翻译的那个版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朋友喜欢海子,喜欢苇岸,凑巧海子和苇岸这两位诗人又都是在中国最早推崇梭罗和瓦尔登湖的两位诗人。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得以接触

12、到了这本对我来说影响甚大的书。徐迟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是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回顾我们当下的社会现状,特别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怪乎苇岸在我于梭罗一文中说,“梭罗近两年在中国仿佛忽然复活了,瓦尔登湖一出再出,且在各地学人书店持续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大约鲜有任何一位19世纪的小说家或者诗人的著作出现过这种情况,显现了梭罗的超时代意义和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应有的力量。”在资源被无限制地掠夺的今天,读

13、这样一本纯净的书,成为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活的我们一种无奈的精神的追求。而我,正是这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对于工业文明和改革浪潮对中国原始村落的冲击的那种切肤之痛有着深刻的体验。人类的年轮走到今天,在此时此刻,我不敢说我们的社会是进步的。在瓦尔登湖中,我感受到了梭罗的伟大之处,他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情。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使他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地努力,他重新获得一种成熟的恬静。整本书记录了梭罗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而他的这一种生活方式,别人也称之为超验主义主张通过亲历亲为,来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温度,其实这两

14、种需要和大多数的动物的需要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这里,我领悟了最简单的人生哲理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简单,因为简单,我们也可以活得更加洒脱,没有羁绊和束缚。他说:“我们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经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他在湖畔的两年自耕自读的生活,虽然暗合了我们中国文人的耕读传家的隐士风格,因此梭罗在中国能够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梭罗的那种自耕自读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并不相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

15、上,隐士是消极避世的。而梭罗在湖边的那两年的生活,是极其积极地在体验生活。建造木屋、种豆、钓鱼、观察野生动植物,无不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梭罗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对话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罗先生告诉我,要热忱地生活。所以哈丁说,读这本书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想,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于我都是合适的,这也是我钟爱这本书的原因了。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心得5(1581字)第一次听说瓦尔登湖是看到省文化厅微博的图书推荐,过了几天我去借书时一起借了回来。我记得是在角落最后一排人迹罕

16、至的地方,版本很多,我拿了一本粉红色书皮的。是谁翻译的我都没注意,因为我并没有完成那次的读书计划,到了期限只能原封不动的还了。那一次我按照推荐里的书单借了很多书,发现有一些并不合我的胃口,就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去借书。瓦尔登湖也逐渐被我忘记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推荐听客溪的朝圣,借回来看到书中有这样的宣传,大概是说可以和瓦尔登湖相媲美的书籍,甚至有人认为超越。于是我又想起了瓦尔登湖,我注意到很多权威的微博都把它的地位抬得很高,大致说是一生中必读的书之一。于是我又重新去图书馆找那本粉色的书,却没找到。这段时间这本书又火了起来,很多近期一点的版本都被借走了。剩下的,我本着小众及边远地区出版社不选的原则,最终拿了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