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6589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叙述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根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是否与实际生活和历

2、史进程有照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开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根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根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

3、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已根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叙述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开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兴旺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发达;而弱势文化和高

4、雅文化那么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那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1对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作为生存根底的最根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C根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儒者团体已找不到了。B儒家文化赖以

5、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C其根本价值取向已根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当选择。D独特语言在人们叙述思想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3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活文化的开展、变化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不同于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B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参考答案:1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叙述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2DA“现在已经没有了片面;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在人生当选择以偏概全。3B“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绝对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