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6281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2014 年 7 月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现 心理状态-注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 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提升: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三、心

2、理学的内容八大课题: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 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

3、育心理和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二)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三)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 现象产生的规律性。(二)实验法 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 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实验室实验法:指在实

4、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 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 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三)调查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方法。(四)测验法 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 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指个体从出生至成人再到老年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心理发展:从狭义上说,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这种变化意 味着人对

5、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人的心理发展经历着不同的年龄特征阶段,这一过程是连续的,又是有阶段性的。其中, 青年期是从儿童、少年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期。青年期可分为青年初期(1418 岁)、青年中 期(1723岁)和青年晚期(2225 岁)三个年龄阶段。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 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一)适应准备阶段(二)稳定发展阶段(三)走向成熟阶段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一)大学

6、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显著提高(二)观察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三)观察具有坚持性和敏锐性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三、大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一)想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二)想象目的明确(三)想象内容丰富(四)想象的创造性显著增强四、大学生思维力发展的

7、特点(一)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二)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四)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显著提高第三节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 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四)独立性明显提高,但时常伴有信赖性(五)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

8、性三、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的人生观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二)大学生的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稳定系统化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 的变化。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 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 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到高分为

9、若 干等级。其中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 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2. 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3. 认知策略: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 组织起来的能力。4. 动作技能:平衡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 态度: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图3桑代克实验用的迷笼只宴关在笼内的饿猫拉开装在笼上的 闩子,门即开,猫可外出得食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派的学习理论(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 结是通过

10、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联结的形成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1操作条件作用行为答性行为:刺激所引起的(被动)操作性行为:有机体本身发出的(主动)条件作用刺激性条件作用:SR 操作性条件作用: RS斯金纳箱实验:I巴0Al QW!; fill 帧恠迅录廿确 廿吋间韓 动的片向 陀画萌医总 暮对的肓向-_L.通和hi ftf:ff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 段。(强化理论)2强化理论(1)强化的类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1-负

11、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性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一级强化:强化L二级强化:社会强化、信物、活动强化与惩罚的比较:强化则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反应后呈现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正强化惩罚(2)厌恶性刺激惩罚(1)负强化心理学者反对采取惩罚的原因: 惩罚不可能导致适当的行为。 惩罚并不能消除不良行为,而只是抑制它。 惩罚可能会导致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惩罚有时并不起作用。 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 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

12、时。 防止惩罚后奖赏。 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准备好替换行为,并对替换行为进行奖赏。 使用惩罚时要注意对某个人的惩罚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奖赏,被称为暗默强化效应Sechrest,1963)。(2)强化的程式r连续强化强化安排比例强化断续强化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变化时间间隔强化(3)强化的技术“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会对个人和别人有利的行为。”塑造:通过小步子强化达成最终目标,即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 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连续接近法)。消退: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停止强化,

13、反应概率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4)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程序教学(积极反应、小步子、低错误率、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 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认知结构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 和基础。(2)重视人类学习的主动性 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存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3)学习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

14、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方法。2. 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 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结构原则: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征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 识背景和学科课题的性质决定用哪种表征形式。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 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 具体程序取决于多种不同因素,包括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智力发展的水平、材料的性质及个 别的差异等。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了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 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 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