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36239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

2、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

3、,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鳃,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

4、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来理解。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

5、格教育的最好回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要联系课文内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

6、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

7、化的过程。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2.基本教学思路: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

8、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的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9、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条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上说,爸爸也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受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父亲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6.文中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四、教学建议课堂作业设计1根

10、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注:也可根据课后第二题设计填空。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不少水花。”(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3根据提示,写句子。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