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35944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一、选择题(30分)1 下列注音有误的是( )A莫(m)名 蓦(m)然 积攒(zn) B絮(x)语 绅(shn)士 安恬(tin)C樯(qing)橹 迸溅(jin) 白驹过隙(x)D骤(zhu)然 撷(xi)取 惆怅(chuchng)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词结合句意解释有误的是:( )A蓦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 蓦然:不经心地,猛然。B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C开始做美得

2、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D 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小孩的内心。 莫名:说不出名字。3、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4、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A夸张 设问 B比喻 设问 C夸张 反问 D比喻 反问5、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请你

3、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B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C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D你把字典借给我用。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7、中国古典四大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 ) A封神榜 B西游记 C骆驼祥子 D杨家将8、下列数量词的搭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是( )A一枚邮票 B一条油条 C一支香烟 D一头猫9、.足球比赛中,

4、形容第一个进球,不恰当的是( )A拔得头筹 B独占鳌头 C首开记录 D率先破门 10、 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 )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11、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12、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A、121岁B、131岁C、141岁D、151岁13、世界著名通讯社与所在国家搭配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新华社中国 B、合众社英国 C、美联社美国D、法新社法国14、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

5、项是(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1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口技 林嗣环清朝 B荒岛余生都德法国 C风筝 鲁迅散文 D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国16、.某政要的儿子驾车外出,违反交通规则被抓,交警正在填写罚单。这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说:“你知不知道我爸爸是谁?”交警一面继续开罚单,一边说:“这个恐怕我帮不了你,小伙子,你为什么不试着回家问问你妈妈?”他们两人的一问一答,都是:( )A威武不能屈 B岿然不动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以强凌弱17、.下列四组生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诫介戒械 B耸怂悚竦 C纳呐钠讷 D峋询旬衅18、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

6、,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19、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

7、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20、下列对诗词鉴

8、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先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

9、以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课外积累与运用(22分)1、认为有错的字圈出来,并工整地改在下面的格子中(3分)头晕目炫 津津乐道 忍俊不尽 水波鳞鳞 宠然大物 昂手挺立 黯然失色 忧心忡忡 契而不舍 走头无路 2、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童真、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1.5分)3、段话由于缺少衔接、过渡性语言,所以很乱。标号处应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生活是丰富多彩同时又充满了艰难险阻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顺水、逆水

10、都要行船,(B)只要掌好舵,就不会触礁。(C)我们要经得起磨炼,(D)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在遇到困难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A_B_C_D_4、读诗词吗?如果你喜欢并且积累了不少,那么下面的题目对你来说一定是轻而易举的!请你将描写同一季节的诗句序号选填在相应位置。(4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素迎朝日明天地,洁压寒枝绿柏松 D、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E、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F、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尽阴。G、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H、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春 夏 秋 冬 5、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

11、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分别是:(2分)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C、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上填上表示人年龄的数字: 而立 而不惑(1分)7、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2分)8、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 、空城计、 、挥泪 等。

12、(2分)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 ,使丈八蛇矛枪的 和使青龙偃月刀的 。(1.5分)10、 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1)分)10000 0 (万无一失)10002 = 100100100(千方百计)72 (不三不四) 1 / 100( )11、列四个图形,说出每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的性质特点(2分)A B C D (1)图形A是唯一 的图形;(2)图形B是唯一 的图形;(3)图形C是唯一 的图形;(4)图形D是唯一 的图形。三、仿写(8分)1、在划线部分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

13、、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2分)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2)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2、月夜、微风、蛙鸣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秋天夜景,文中要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60字左右。(6分)四、文言文阅读(8分)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给加点字注音。(2分) 学讴( ) 饯( ) 郊衢( ) 遏( )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薛谭乃谢,求反。 通 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