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5692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1什么是桥粒?桥粒又称黏着斑,常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桥粒呈大小不等的斑状;连接处相邻细胞之间细胞间隙稍宽,约2030 nm,有电子密度较低的丝状物,细胞间隙中央有与细胞膜平行的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侧有致密物质沉积形成的附着板;附着板上连有力丝,并呈袢状返回细胞质;另外还有一些跨膜细丝连接附着板与中间线。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常见于易受牵拉和摩擦的组织,如复层扁平上皮。2.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上皮组织由许多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部分上皮组织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趁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称为被覆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腺上皮。分类:被覆上皮

2、、腺上皮。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两种。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如血管管腔面的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如甲状腺滤泡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如胃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如呼吸道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的表皮:复层柱状上皮,如眼部睑结膜:变移上皮,如膀胱、输尿管粘膜上皮,变移上皮可随其所覆盖器官的胀、缩程度而改变其形态与层次。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功能。分布于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上皮常以某种功能为主,例如身体表面上皮的功能主要为保护作用,消化管腔面的上皮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腺上皮的功能主要是分泌。一、选择题(一)A型题1对于间充质细胞的错误描述

3、是 DA.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细胞网B.细胞核大,染色浅,核仁明显C.分化程度很低,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D.(二)简答题 试述肥大细胞的来源、光镜、分布和功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小、染色深;胞质含有粗大的异染性嗜碱性颗粒,其含有组织胺、五羟色胺、慢反应物质和肝素,参与过敏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血小板是骨髓巨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血小板中央有兰紫色的血小板颗粒-颗粒区。周边呈浅蓝色均质状透明区。功能:凝血、止血。1. 何谓随意肌?随意肌躯体神经支配2.什么是闰盘?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相邻

4、心肌细胞相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闰盘。A.心机纤维呈短圆柱状,2个核,位于细胞的中央。C.心肌纤维也具有明暗相间的横纹。D.相邻心肌细胞相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闰盘。E.闰盘的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闰盘的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1名词解释: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肌节、闰盘、肌浆网、突触、轴突、神经束膜、运动终板、三联体。肌组织的分类?平滑肌是否是随意肌?其肌原纤维有无横纹?肌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不是。无横纹。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脑毛细血管为连续性的毛细血管,皮细胞之间是紧密连接。功能:选择性地允许营养物质和代产物通过,维持脑

5、组织环境的动态平衡。脑脊液: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无色透明,充满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腔和血管周围。脑脊液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D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B ) A.正外负、负外正 B.负外正、正外负 C.负外正、负外正 D.正外负、正外负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突触小体 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 C )A. B.C. D.1.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C

6、)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B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D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A. B. C. D. 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B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C )Aa和b处 Ba、b和c处

7、Cb、c、d和e处 Da、b、c、d和e处1 比较大、中、小、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动脉共同的基本结构:典型的动脉的管壁由三层膜组成。中动脉的结构最为典型。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因管壁的主要成分是平滑肌,管壁收缩力强而得名。1.膜:膜位于腔面,是三层中最薄的一层。皮紧贴腔面,皮外为弹性膜,膜有许多小孔,在皮与弹性膜之间有较薄的皮下层,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中动脉的弹性膜发达。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分布的平滑肌组成,平滑肌纤维间夹杂着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不含成纤维细胞。中膜只含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和基质的能力。 3.外膜:外膜的厚度与中膜相近

8、,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螺旋型或纵行分布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中膜与外膜交界处可见外弹性膜。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动脉。因血管壁含有多层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富有弹性。 1.膜:皮和皮下层构成。皮下层较厚,其中含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一些平滑肌细胞。皮下层之外是多层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膜与中膜没有明显的界限。 2.中膜:主要由大量弹性膜和一些平滑肌组成,成人约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和少许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中膜含有异染性的基质,主要成分是硫酸软骨素。 3.外膜:很薄,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外膜逐渐过渡为疏松结缔组织

9、定义:管径在1mm以下的动脉.属于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弹性膜明显,中膜3-4层平滑肌.外膜与中膜厚度差不多,一般没有外弹性膜.较小的小动脉,弹性膜薄不明显,中膜1-2层环行平滑肌.管径在300微米以下的小动脉,称微动脉.小静脉管径在200微米以上,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纤维,外膜薄,与周围结缔组织不易区分。接近毛细血管的小静脉,皮外只有薄层结缔组织,管腔不规则,皮细胞间隙较大,称为微静脉。有利于物质交换。除大静脉外,凡在解剖学上有名称的静脉均属此类。管径在2-9mm之间。膜薄,弹性膜不发达或没有。中膜比相应的中动脉薄得多,环行平滑肌纤维稀疏,外膜大多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大静脉管径在

10、10mm以上,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颈静脉等。 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为几层疏松的环行平滑肌或没有平滑肌组成。外膜很厚,含有较多纵行平滑肌束、弹性纤维和结缔组织。2 试述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分布。真毛细血管:是由后微动脉分出的几支毛细血管,互相连接成网。真毛细血管分支多,血流甚慢,是细胞与血液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捷通路:又称通血毛细血管,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同,只是管径略粗。血液通常由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直捷通路入微静脉。这是经常开放的血流通路。当组织处于静息状态时,大部分血流经此入微静脉。3 试述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表皮各部薄厚不一致,于厚皮(手掌、足底)分

11、为5 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薄皮,颗粒层和透明层不明显。 表皮细胞分两大类:角质形成细胞(多数)和非角质形成细胞(散在于角质形 成细胞间)。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 胞体散在于基底细胞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 光镜下胞体圆,核深染,胞质透明。 电镜下胞质富含粗面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有特征性的黑素体,合成黑色素后,转变为黑素颗粒;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2.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散在于棘细胞浅层,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胞质含伯贝克颗粒;为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

12、监视癌变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3. 梅克尔细胞(Merkle cell)位于基底层,呈扁平形,有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HE染色切片不易辨认,基底部胞质含致密核心小泡,基底面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样结构,可能是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 真皮位于表皮下面,深部与皮下组织相连。真皮的厚度因身体的部位而异,一般12 mm.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根据分泌方式、所在部位、结构不同,又分为下面两种: (1)局泌汗腺:全身遍布。分泌部上皮为单层矮柱状,腺细胞染色浅,核圆,位于近细胞基部。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分泌颗粒以出胞方式将分泌物排出,受胆碱能神经支配,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

13、也排出少量的含氮代产物。 (2)顶泌汗腺:分布在腋窝、乳晕、阴部等。细胞顶部的分泌物向表面突起成泡状,最后连同外包的细胞膜与细胞分离,细胞顶部胞膜也随即封闭,细胞质无丢失。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并受性激素控制,于青春期分泌较旺盛。 1试述表皮的分层、组织结构和功 能。 2试述真皮的组织结构。 位于表皮下面,深部与皮下组织相连。真皮的厚度因身体的部位而异,一般12 mm. 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1)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为表皮下方的疏松结缔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乳头含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eg.触觉小体,游离神经末

14、梢。 (2)网状层(reticular layer) 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很大的韧性和弹性。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色素细胞、皮脂腺、汗腺。深层有环层小体。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弥散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分散分布,与周围组织无明确的界限,组织中富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有明确的界限,为圆形或椭圆形,由大量的B细胞密集而成,小节中央染色较淡,有丝分裂相多,称为生发中心。淋巴小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无抗原刺激时可以消失,有抗原刺激时可以增大与增多。 血-胸腺屏障:是血液与胸腺皮质之间构成的,具有屏障作用样的组织结构。它由以下几层结构构成:连续性毛细血管皮,皮间有紧密连接;完整的皮基膜;血管周隙,其中含有巨噬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膜;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的突起。其功能:维持胸腺的微环境。 脾是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有过滤血液和进行免疫应答的重要功能. 名词解释1淋巴小结2血-胸腺屏障 简述题1 试述胸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皮质的淋巴细胞密集,染色较深而均匀;主要由上皮性网状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还有一些巨噬细胞。免疫2 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