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监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35359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流失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水土流失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水土流失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水土流失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水土流失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监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国内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她三个是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环境污染。根据月水利部发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2世纪9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简称水蚀)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风力侵蚀(简称风蚀)面积91万平方公里(占54%)。在上述面积中,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其中,福建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99平方公里,水蚀1482平方公里,风蚀87平方公里。为了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有区别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把全国粗略地划分为西北黄土高

2、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冻融侵蚀区等水土流失类型区。 对全国1条重要江河流域的监测表白如下特点,一是水土流失分布范畴广。二是水土流失重要来源于坡耕地。三是开发建设活动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第二节 有关概念一、水土流失:是指由外营力作用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地面的水和土离开本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通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可分为地质侵蚀和加速侵蚀两类。地质侵蚀又称为正常或自然侵蚀,仅指起因于自然作用的过程,

3、自从地球形成后来,自然侵蚀过程总是在发生着。而加速侵蚀是指明受人为影响的侵蚀过程,诸如陡坡开荒,不合理运用土地,,乱砍滥伐森林,采矿修路和各项建设随意弃土弃渣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 。二、荒漠化:是指涉及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联系和区别:两者均是描述自然界水土资源受侵蚀破坏这一现象的专业名词,因此,在特定的区域和特殊条件下,两者可以通用;但这两个名词之间又具有严格的区别:“水土流失”仅限于表述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过程,而“荒漠化”涵义较为广泛,不仅涉及水土资源的损失和退化,并且还涉及动植物资源的退化、气候环境的变化等

4、多种自然资源的损失与退化过程。三、 水土保持:避免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的工作。运用农、林、牧、水等综合措施,借以涵蓄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巩固土壤表层,避免土壤侵蚀。四、水土流失监测与荒漠化监测 1.水土流失监测,就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畴及后果等进行动态的监视和测定活动。.荒漠化监测是指人类对土地荒漠化现象采用某些技术手段就人类所关怀的、可以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形式进行发布的活动。第三节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和类型一、 意义1、 通过长期监测,为

5、进一步结识水土流失规律奠定基本。2.水土流失监测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数据支撑3.水土流失监测是坡面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有效手段4水土流失监测可为区域水土保持的决策提供技术服务5.水土流失监测可定量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6.为其他部门提供参照二、任务1. 定期监测与评价全国或地方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面积、限度、强度、土地运用状况、植被状况、土地生产力状况和群众经济状况。2. 定期监测与评价全国或地方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治理状况,如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面积、河流含沙量、沙尘暴状况、各类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程、植被覆盖率、优化农林牧业产业构造和土地运用构造、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经济改善状况

6、等。3. 根据需要和条件,定期提供全国和地方重点水土流失区和荒漠化地区或治理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数据和图件等。4. 定量化分析多种因素与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关系,建立各地区不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措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型,预测、预报水土流失及人为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优化有关地区的综合治理规划,为水土保持和区域发展服务。三、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变化、土地运用现状3、治理措施实行状况4、生产与收入变化5、群众物质和文化活动水平的变化状况四、原则(一)规范性(二)综合性(三)动态性(四)层次性五、监测的类型1. 监视性监测2. 特定目的监测(1) 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 (3

7、)征询服务监测3. 研究性监测六、评价的类型1. 准时间分:(1)回忆评价(2)现状评价 (3)将来评价2.按环境要素分:()单要素评价 (2)综合评价3.按区域类型分类:(1)都市环境质量评价。例如:都市水土保持评价 (2)流域环境质量评价。第四节 水土流失监测与荒漠化监测的发展简史182-18,水土保持研究先驱得德国土壤学家E.沃伦(wllny)初次建立了微型坡面径流社区。 196年,WH.威斯奇迈尔领导的研究中心建立了出名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19,苏联建立了世界第一种土壤保持实验站,A.C.科兹缅科任第一任站长。 1940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四川内江、灌县和福建长汀设立水土保持实验站。

8、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设计委员会941年,在甘肃天水和陕西长安荆峪沟设立水土保持实验区;4年在甘肃天水和兰州建立实验区,面积.75km2,研究造林、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第五节 水土流失监测的特性及理论问题一、水土流失监测的特性1监测对象的多尺度特性(1) 土壤侵蚀的区域差别。 (2)水土流失的多尺度规模。.监测体系的层次性(1) 监测机构和站点的层次性。()数据管理的层次性。3数据来源的尺度分析(1) 布设于全国不同侵蚀类型萄观测样区;(2)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水文站、研究所、实验站和观测站;(3) 航片和卫片4.集监测、科研、教育于一体福建省水土流失的监测与科研、教育容为一体的做法在全国得到大力推

9、广。目前国家将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点监测台站。我省设在漳浦。另有个省级的重点监测台站:建瓯、长汀、宁化、漳浦、霞浦。完善一批(金山、集美、建瓯水土保持科教园)、建设一批(漳浦、惠安、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规划筹建一批(闽候、宁化、莆田、霞浦水土保持科教园)的安排思路,积极稳步地进行建设。第二章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是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第一节项目建设的任务及目的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是国家宏观决策的根据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基本。2、监测网络

10、建设是水土保持科研和预测预报的载体。3、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规定。二、防治水土流失的战略目的总体战略目的:坚决控制多种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在水土流失区及潜在水土流失区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避免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近期目的:-,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总计新增水土流失面积55万平方公里,七大流域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基本建立起水土保持避免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中期目的:从到2030年的内,使全国六成以上合适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

11、限度的治理,全国建立起健全的水土保持避免监督体系和动态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体系。远期目的:从203年到205年,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合适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宜林地所有绿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第二节 监测网络建设一、建设原则1)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原则。2)既突出重点又有效控制全局的布点原则。3)充足运用既有水土保持科研站(所)的原则。4)常规监测手段与现代先进监测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二、监测站网设计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设计涉及监测工作

12、分区、站点布设、各站职能、监测措施、监测内容、监测数据类型等。.监测工作分区监测范畴分为三个工作区:避免保护区、监督管理区和治理区。重点地区划分原则如下:(一)重点避免保护区:1. 水蚀区侵蚀模数20吨/平方公里年如下的轻度及微度流失区;2. 风沙区地表植被度在40%以上; 流域治理度在0以上。(二)重点治理区:1.水蚀区侵蚀模数25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上;2.风沙区地表植被度在0%如下;(三)重点监督区:开发建设项目集中,人为破坏严重地区。第三节 监测站的建立和工作程序一、建立监测站要审批1. 建站部门在现场查堪后,要及时编写建站筹划;2. 组织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3. 编写建站报告

13、,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4. 报告批准后,开始筹建二、建站报告涉及:目的;2观测任务;监测站的位置,监测断面的选择,及所在地址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河沟道概况等;4多种观测设施和建筑物的设计及图件等;仪器设备的购买;6土地征购筹划;7监测站的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8建站经费概算。三、工作程序1制定工作筹划;2测验准备;3测验工作;4资料整编工作;5编写监测报告。第四节监测内容地面侵蚀量监测河(沟)道及水文要素监测:设立观测断面,观测冲淤变化,取样分析河床物质构成与级配以及降雨、径、泥沙、水质等。水保治理措施作用的动态监测。涉及水保措施的逐年变化和水保措施质量、效益监测。避免保护区监测:涉及避免保

14、护区的面积、流失量变化和避免保护区植被状况、工程完好状况、效益增长监测。监督区监测:涉及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弃土弃渣量,破坏植被及危害监测;开发建设单位、个人采用水土保持措施监测。泥石流区监测预报。涉及植被、降雨、潜在危险监测和汛期监测预报。风蚀沙化监测。涉及风蚀要素和沙丘固定及流动成因监测以及风、沙化危害监测与预报。崩岗区监测。涉及降雨、径流、流失量及潜在危险监测和倒塌监测。水土流失成因监测。涉及不同类型区、不同坡度、不同措施配备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人口环境容量失调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典型矿点、道路、基本建设的弃土渣位置与产生流失量的关系;降雨、洪水、泥沙监测。第三章常规调查监测一

15、、径流社区的类型、按社区面积大小划分微型社区、中型社区、 大型社区、集水区2、按社区的可比性划分v 原则社区 在国内,原则社区的定义是选用垂直投影长20m、宽5、坡度为5或1的坡面,经耕耙整顿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 v 非原则社区 与原则社区相比,其她不同规格、不同管理措施下的社区都为非原则社区。 非原则社区的布设与其研究、监测目的密切有关。 3、按社区的可移动性划分移动社区、固定社区二、社区建设社区布设的基本原则1.径流社区布设应选择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地段,使所建径流社区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反映监测区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 2.径流社区应尽量选用或依托各水土流失区已有的水土保持实验站,并考虑观测和管理的以便性;3.选择布设社区的坡面横向应当平整,坡度和土壤条件均一,以消除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在同一流域内布设的社区,应尽量集中,有助于管理和维护。交通便利挡土墙5m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