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3532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二重点字词解释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接受。谏(ji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镜:照镜子。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复: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过了一天。孰,通“熟”

2、(sh),仔细。之,指城北徐公。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寝,躺在床上。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方:方圆。莫:没有人,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受:同“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n),间或,偶然,有时候。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年:满一年诚:确实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

3、者 (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四一字多义(一)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他)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o)(三)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四)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b.能谤讥于市朝(在)C.皆以美于徐公(比)(五)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六)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五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5、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今:地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古:没有一个今:不,不要;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9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古:即使 今:虽然六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七通假字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 有:通“

6、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八特殊句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倒装句:1、忌不自信(即“信自”) (宾语前置)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被动句:1、王之蔽甚矣省略句1、与坐谈九内容理解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答:邹

7、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答: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

8、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答: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

9、心。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答: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

10、到预期的效果。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答: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

11、什么特点?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答: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答: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答: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答: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20、创作与本文有关的对联。答: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