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5271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课前活动: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教学过程:一、激情揭题。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

3、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二、初读悟意。(一)认音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3、再读诗句。

4、(二)知意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三)悟情(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a。简介诗作背景。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b。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c。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

5、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b。口头练习: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c。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e

6、。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口头练习: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

7、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

8、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3)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指名朗读诗句。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e

9、。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三、诵读积累。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1、感情诵读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b。自由练习读。c。指名读,共同评议。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2、积累背诵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

10、琴声一起来背一背。四。延伸拓展。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生借注释自学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来日:来的那一天。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寒梅:冬天开的梅花。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3、交流自学情况。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

11、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5、再齐读杂诗。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啊!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五课后作业: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

12、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练习

13、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初读课文引导思考读中体会感情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

14、”)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生自由读。3、指名读,正音。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交流。(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文,师巡视。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