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34867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标要求解读:本单元将深入地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又将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梯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习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习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课时划分:5课时垂直

2、与平行3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1、垂直与平行课题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班 级 姓 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6-5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 通过讨论交流,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3、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学习难点:理解永

3、不相交的含义。一、合作探究(在已预习的基础上完成)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第1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各小组作好记录。第3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二、自主学习: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同学。2、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两位组长监督的本组成员。(1)在( )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时两

4、条直线的( )叫垂足。三、过关检测1、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抽部分学生演示并讲解)。2、完成课本第61页,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3、完成课本上第57页“做一做”。(抽部分学生展示,并作讲解)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1、2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课后反思:课题二:垂线的画法班 级 姓 名 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8、5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理解概念含义。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

5、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一、合作探究:回忆垂直的含义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探究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自己学习课本66页第(1)(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1) . (图1)(2)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1

6、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3)抽一个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2) (图2)(2)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请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3)抽一名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学科班长总结:以上两种作图要注意的问题,其它同学补充。3、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在图2上画,原来画的垂线不能擦)至少再画3条。用直迟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线最短。(1)自己画线后并测

7、出长度,并记录结果。(2)分小组汇报:哪条线段最短?(3)自己读一段课本59页最后一段话,并注意理解“距离”一词的意思,自由发言,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过关检测:1、课本61页4题,第2小题,画一画。(两位小组长检查其它组员作图情况)2、课本第69页第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1)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2)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3、第63页第11题,怎样修路最近呢?为什么?(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4、 课本59页第1题。(抽1个1号同学汇报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5、过A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的垂线。A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8、: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三:平行线的画法班 级 姓 名 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9、6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3、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4、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学习难点:会用画平行线和画

9、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自主学习:1、自己读一遍平行线的概念,课本56页。2、邻座的4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3、在( )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怎样画平行线呢?(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2)小组内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组长作好记录,抽1小组进行演示,其它组作点评)(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抽1名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自己补充)(4)用这一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换检验刚才画的一组平行线,是否平行。并相互修改,并说明理由。2、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

10、进行交流。(各小组选1名组员进行汇报)。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3、怎样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1)自己在画图本上画。(2)把自己的画图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1名同学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三、过关检测:1、独立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1)组内同学相互检验,并作整改。(2)请1人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2、完成课本第61页第4题的第1小题。小组内互相检验,并作出整改。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4、判断:(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5、过M点分别做直线A的垂线,作直线B的平行线。MA B总结、评价:今

11、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一:平行四边形班 级 姓 名 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2、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3、 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4、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12、及特征。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一、自主学习:1、自学64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四边的特征。2、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小组内交流。(2)抽1组汇报观察结果,其它组补充。(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形。二、自主探究:1、认识平行四边的底和高。(1)自己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本64页,底和高的内容。(2)同学自己发言,到黑板上指一指,你了解到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2、画出高(1)独立完

13、成课本64页“做一做”(组内进行检查并修正)3、拿出自己准备的活动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教师演示两次),学生自己操作体验后,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1)学生动手操作,并作观察记录,组内互相交流。(2)归纳总结,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作补充。(3)组内讨论,生活中哪些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并作全班交流。(1个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三、过关检测:1、完成课本第64页的做一做。(1个小组展示)2、完成课本第65页第3题做一做。(抽1个小组展示,其它组点评)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二:梯形班 级 姓 名 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