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476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

2、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辨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讲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我将这一课设计为一个数学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准备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开模

3、拟小商店,让学生分别扮演店主和顾客,到“商店”购物,好似在超市购物一样,这个活动中学生热情参与,真切感受到购物的乐趣以及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二、依托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一年级“0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要体现以下思想:1、零是任何一个确定的量的否定;2、零是一个特定

4、的“点”(起点);3、零是一个确定的数,它比1小1。怎样教学这些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呢?以第一点为例,教学时,我先设计:篮子中有三个苹果,吃去一个,再吃去一个,又吃去一个,最后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0”个。再设计小朋友投球比赛,投进1个得1分,结果小东投进5个得5分,小红投进2个得2分,小军一个也没投进,得0分。这样,就比单纯地说“0就是没有”含义要丰富多了,让学生明白,0不仅仅是“没有”,它是“有”的否定。 三、手段采用要关注生活化 说到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

5、围,使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然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未能完全摈弃原先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见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变教学手段使用观念为“需用方用”,而不是“为用而用”。 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 。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同时,手段的采用也要因地制宜,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手段用在不同的班级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

6、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四、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极其平常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书本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

7、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揭示“加法交换律”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桌子上放小棒,左边有3根,右边有2根,共放着5根。让同桌两位同学面对面地坐着,根据看到的小棒,由近及远地列出加法算式,其中一位同学列式为3+2=5,另一位列式为2+3=5,接着让学生观察,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和不变);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相同?这时,展示的生活场景便于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数学。五、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

8、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

9、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贴近生活,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2、合理重组教材,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了改组,没有直接呈现题目,而是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星期天,晶晶和妈妈去华信超市购物,看中了一个玩具(单价32元),一件衣服(单价

10、68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妈妈身边带了340元钱。她会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怎样解答?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使学生跃跃欲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3、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时,就会感觉到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长?”“毫米与厘米之间有联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11、?”、“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吗?”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4、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8598185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8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8元的补品,准备给奶奶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8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所以,多减去的要2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