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34556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课堂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摘要:体育课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安全教育,就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应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发生运动损伤后的现场急救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行。关键词:运动损伤发生原因预防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动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防御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

2、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亦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所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二、造成体育课损伤的原因分析:1、教师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准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实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来说,有四方面原因: (1)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来说,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

3、、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专业技术和知识链接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水平,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3)教法方面: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合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观察学生的思维、情绪、行为的基础上即时改变教法,创设情境,力争与学生产生“共振”。而不是以强硬、命令的口气逼学生运动。无可选择的运动,不可避免的损伤。 (4)注重个体差

4、异:同一个动作对于不同的学生掌握情况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有些学生体质较差,往往不能按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勉强让他们学习,就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运动损伤。2、学生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体育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来说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因为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2)身体素质差或技术动作不准确。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及耐力;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实行

5、“跳马”运动时,如果助跑速度不够,必然影响起跳高度,结果因跳不高而被器械绊倒致伤。此外,在体育课中,学生能否准确把握动作要领,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做前、后滚翻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团身不好,就会造成颈椎挫伤。(3)学生的心理状态欠佳。首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思想不集中,在体育运动中,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运动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过于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不足,对困难的估计不够,易引起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进而造成运动损伤。其次,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害怕会引起教师的批评和责怪、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因而在运动中会显得过于紧张和焦急。例如,在跨栏、跳马、跳

6、高等项目中因为垫步、起跳点不准而造成损伤。其中场地器材方面:场地不平,跑道太硬,器械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牢固等客观因素与损伤的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这些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三、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1、增强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平时增强安全教育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学生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协助。2、合理安排教学

7、、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水平。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

8、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

9、,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5、即时有效的放松整理。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削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

10、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等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不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四、结束语: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尽管体育课常有损伤现象发生,但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相信会有效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参考文献:体育保健学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重印)胡增萦,学校体育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刘善言,学校体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6袁梦德,校园伤害事故该怎么防,中国青年报,2005.8 符丽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教程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