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4488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与道德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初级中学 孙艳双一、教材分析:1 本节课主要分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两部分。书中详细计算机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及如何防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对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这些神秘的东西也有着很高的乐趣。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在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能力目标:

2、学会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学会使用防护墙实时监控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计算机安全的含义;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 难 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叫阿木(网名:深情小刀)的网友,经常跟一些朋友在QQ上聊天,有一天,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QQ上给他发了这么一条信息: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阿木就随手点了那个链接,可他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他的电脑就弹出了一个对话框:大家都知道,阿木的电脑,种毒了。(引导学生研究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

3、特点和危害,导入新课)(二)合作探讨,自主探究 任务一: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教师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是由人编写的、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一种程序。这种程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能够自身复制, 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 中生存,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并 破坏计算机系统,给计算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对计算机有破坏作用,不会感染人的身体。任务二、深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及表现现象:教师出示一幅“熊猫烧香”的画面,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发生的计算机病毒事件,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事件,进一步探究计

4、算机病毒真实面目。在学生已经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导入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 隐蔽性 2) 传染性 3) 潜伏性 4) 可激发性 5) 破坏性任务三:探究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及措施:由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哪几方面:1) 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 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4) 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并出学生总结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学生可自由发挥)任务四、拓展延伸中学生安全上网建议及网络道德:教师适当提醒学生,不要随意约见网友,不要迷恋网络游戏,沉迷网络。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安全小卫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