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33456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7.3生物的进课时规范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7.3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D无子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解析:选B。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无子西瓜不是新物种,经多倍体育种形成,D错误。2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

2、有连续性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选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A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在农药的选择下,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生存下来,并通过生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3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

3、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40%B50%和62.5%C50%和80% D62.5%和50%解析:选B。感染锈病之前,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B正确。4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解析:选A。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导致A

4、基因频率下降、a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进化,A正确、B错误;产生新物种要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该种群只是基因频率改变,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5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B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基因库没有变化解析:选C。该种群开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因此A、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是50%,自交4次后,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因此A的频率,a的频率,自交前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生物没有发生进化,C错

5、误。6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AA个体在、段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A项正确;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项错误;段内AA有40个,aa有20个,Aa有40个,A的基因频率

6、是60%,C项错误;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项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选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不同性状个体的繁殖率不同,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8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

7、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9如图A、B、C代表不同的种群,A和B原本属于同一物种,

8、都以物种C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A和B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和B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A和B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A和B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A和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了它们朝着定方向进化解析:选D。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才说明两种群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A和B若为同一物种,则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A、B属于两个种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

9、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1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

10、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解析:选A。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12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解析:选B。

11、根据物种的形成过程可以判断a、b、c分别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A正确;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B错误;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二、非选择题13回答下列问题:(1)将原产于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它们与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12、2)在对动物乙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解析:不同纬度地区的植物甲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正常传粉表明存在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根据第一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及Dd占20%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根据第二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及Dd占32%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基因

13、频率没有变化,表明该种群没有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没有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1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指_,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图中指基因频率;是导致基因频

14、率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根据题意,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120%50%3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的亲本及比例为AAAa23,可以推出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53/51/455%;aa基因型的个体占3/51/415%;此时种群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155%15%30%,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55%1/230%70%,a的基因频率是170%30%;这种人工选择之前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20%1/230%35%,a的基因频率是135%65%,人工选择前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经这种人工选择作

15、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55%15%70%是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与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