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33404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学案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知识,领会戏剧通过唱词、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2阅读课文,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体味作品的浪漫主义手法。3. 了解元代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黑暗的反封建主题。 【学习重点】同目标2【学习难点】同目标3【知识链接】一、作者: ,号 , 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

2、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他的代表作除窦娥冤外,还有 、 等。他是元杂剧代表作家,与 、 、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956年,他被列入 。二、元杂剧知识: 1.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2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

3、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3.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4

4、.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 净(大花脸。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5.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授课:XXX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

5、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三、故事简介(结构图示见练习册第三页)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

6、年蔡子病死。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

7、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学习过程】一、字音字形 :寒喧 罪愆 顷刻 披枷戴锁 分辩 诀别 盗跖 望帝啼鹃绣闼 孛老 恓惶 湛湛清天 怜悯 亢旱 楔子 负屈衔冤二、文本探究:(一)参看鉴赏提示、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二)请完成课后练习三(见课本13页)。(三)赏析剧本第三折

8、:1领会【滚绣球】一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以及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语言特点。齐读【滚绣球】,并解释词语:合: 怎生: 糊突: 2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她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你对此如何理解? 授课:XXX3.背诵【滚绣球】4.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唱词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何作用?5课内阅读(参见练习册P6页1317题)6第三折赏析:这一折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基本上是一个场

9、面。第一部分(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窦娥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身戴枷锁上场,唱出冤气冲天的怨恨。【端正好】一曲,由窦娥诉说自己无辜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滚绣球】一曲,是她在绝望之中迸发出来的呼号。她揭露人世间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滚绣球】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表现。第二部分(“刽子云”至“负冤衔屈”),

10、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倘秀才】【叨叨令】二曲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今日赴法场典刑”一段说白,回述她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了药死公公的死罪,承上一折再次表明她委实冤枉和她的善良心地。“此后遇着冬时年节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一段说白,以及【快活三】【鲍老儿】二曲,是窦娥向婆婆嘱托后事,央求婆婆顾怜自己冤屈而死和孤苦无依,遇时节能给自己一点微薄的祭奠,突出了这位弱女子的悲

11、惨遭遇,而她在临刑将死之际,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又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她的自我牺牲这么巨大,而临死前的要求却如此微小。关汉卿把女主人公对于不公平世道的怨愤和对于亲人的体贴结合起来写,这样人物的性格丰富饱满了。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将要被毁灭了,观众的心也被揪住了,这就充分显示出关汉卿艺术手腕的高明。 第三部分(“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第一愿是血溅白练,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愿是六月飞雪,以“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愿是要楚州大旱三年,为的是“

12、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也得到充分的展示,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授课:XXX“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的这一主题思想,揭示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这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形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作品表明,窦娥

13、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剧本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第三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这一部分写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 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

14、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三、课堂检测:1.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是: 、 、 、 。作者使用典故的用意何在? 2.窦娥是关汉卿着力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她具备“感天动地”的一切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四、学习小结:答案:【学习过程】一、字音字形 :授课:XXX寒喧 罪愆

15、 顷刻 披枷戴锁 分辩 诀别 盗跖 望帝啼鹃绣闼 孛老 恓惶 湛湛清天 怜悯 亢旱 楔子 负屈衔冤二、文本探究:(一)参看鉴赏提示、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二)请完成课后练习三(见课本13页)。(三)赏析剧本第三折:1领会【滚绣球】一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以及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语言特点。齐读【滚绣球】,并解释词语:合:应该。怎生:怎么。糊突:混淆。2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她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你对此如何理解?(册P4)窦娥对日月、鬼神、天地从头到脚地奚落和咒骂,实际上是她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指责与否定,是她对恶人横行、官吏昏愦、法制黑暗的丑恶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这里的天地是现实的象征,鬼神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