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33381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旅游、购物、

2、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流动以及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是人口迁移。(2)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3)时间限度:对于“永久性”或“长期”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

3、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如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见表1-10。表1-10时间特点举例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 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

4、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因为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知识拓展 近现代世界的人口迁移流动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越海洋迁移为主要形式。主要迁移路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的人口迁移路线,另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国内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

5、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是一国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行政区,并作较长时间的居留现象。具体时间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如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不等。国内人口迁移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如城乡迁移、地区间迁移,谋生性迁移、非谋生性迁移等;也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要点提示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迁移人口跨越了国界,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2)按多种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人口迁移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仅仅按这两种方法来划分人口迁移还显得过于简单。所以人们还常根据人口迁移的目的、性质、原因、结果、方式等,划分了多种形式的人

6、口迁移。如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可分为产业性移民(如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等)与非产业性移民(如为了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的移民);按迁移方式又可分为自发性与计划性、有组织与无组织、自愿与强制等类型。表1-11列出了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类型。表1-11分类标准人口迁移类型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域范围之内的人口迁移,如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的新趋势)移民的就业性质产业性

7、移民(移民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和非产业性移民(如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的移民)迁移方式自发性迁移与计划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迫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等迁移时间永久性迁移、非永久性迁移方法点拨 判断人口迁移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就业性质、迁移时间、迁移原因等方面的最突出特征。要点提示 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按迁移方向划分的四种人口迁移类型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知识拓展 我国当代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的人口迁移

8、状况,如表1-12所示。表1-12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相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组织性迁移比较多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性迁移比重迅速上升迁移方向迁出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四川省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内地省、自治区中部向东部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所增加迁入地区主要在内地和边疆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原因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多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深化升华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

9、个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14。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图1-14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

10、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吸引人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推力、拉力因素及其内容如表1-13所示。表1-13项目内容含义拉力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现代建筑居住舒适、置业与致富机会多、社会地位高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不多、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老式房屋生活不便、社会地位低应用迁入地拉力因素推力因素(城市化)迁出地拉力因素推力因素(郊区化)知识拓展 “推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提出的。他系统地阐

11、述了人口迁移。他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并且他认为推力是消极因素,促使人口迁出;拉力是积极因素,吸引人口迁入,如图1-15所示。图1-15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如表1-14所示。表1-14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

12、的影响举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的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产城市的形成辨析比较 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表1-15国际难民环境移民概念由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

13、的迁移人口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受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发展历代都有,但以二战后最多、最长近年来经常出现原因战争、政治形势变化与民族冲突、政治迫害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工程建设举例亚洲难民(阿富汗难民、巴基斯坦难民)、波黑难民、中部非洲难民撒哈拉沙漠移民外迁,三峡工程移民影响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2.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14、。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1)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而引起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知识拓展 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及流动人口的城乡结构我国跨省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乡村向城市、由经济贫困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主要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这种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入地区与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都有着积极意义。流出地区城市化水

15、平比较低,而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因此不难看出,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有重要意义;城市化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2)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的关系。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人口迁移。深化升华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本身又可能使过去必须发生的人口迁移变得没有必要。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以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人口迁移来说,政治因素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1)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各国政府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往往导致具有较强组织性的人口迁移。合理的政策可以促使人口迁移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政策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