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33292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性化添改第一单元位置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执笔:刘发荣)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 的位置。2、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 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暑假有许多同学坐火车出门旅行,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在火车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二、生活引入,认识数对1、

2、出示例1:明确列、行确定的规则(1)哪个是张亮同学?你能用学过的知识介绍他的位置吗?(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张亮的位置呢?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3)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王艳和赵强坐在哪里? 2认识数对(1)第2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2,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指出数对中“列在前,行在后”这是一种规定。(2)王艳和赵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吗?从这两个数对你发现什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 小结: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组成的数对来表示。 3

3、、教学例2(1)出示例2问: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例1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说一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3,0)这里的3,0分别表示什么呢? 个性化添改(3)小组讨论:熊猫馆等其他景点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4)观察比较:看一看大象馆与海洋馆的位置有什么特征? 这说明什么呢?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5)你能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吗?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小结:根据数对如何确定位置?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1、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独立书写,

4、然后全班交流。(2)根据数对找位置你能指出下列数对分别表示我们教室里的哪一位同学吗?第一组:(5,2)、(4,5)、(1,6)第二组:(7,3)、(5,3)、(2,3) 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发现了什么?第三组:(4,3)、(4,7)、(4,1)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归纳:2、练习一第1题。四、总结提升,形成技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 页练习一的第3、4 题。教学反思:个性化添改第二课时(练习课) (执笔:刘发荣)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27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

5、步提高学生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基础性练习填一填,再回答(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 ),再确定( )。(3)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教室的第1列第6行,用( , )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6、)列第( )行。二、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1、完成第5题,同桌合作。2、完成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总结自己的发现。3、完成第7题4、独立思考完成第8题。三、补充练习1、照样子写出下图中各字母的位置。6A(2,1)B( , )C( , )D( , )E( , )F( , )G( , )CDEBFAG12345675432101个性化添改2、109(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后的图形,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2)把三角形ABC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876C54A3B21102345678910四、阅读教材第7页生活中的

7、数学五、课堂总结:我们今天练习的这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六、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个性化添改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1、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执笔:刘发荣)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89及练习二1、2、4教学目标:1、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

8、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每个因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13 1313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 新授1、利用 教学分数乘法。(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个性化添改(3) 那么 3,所以 3_。同学们想想看, 3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

9、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请列式解答。3、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5、教学例2(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4)对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同时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课堂练习:完成“做一做”的第1、3题。四、课堂总结五、 作业: 12页练习二第1、2、4题。教学反

10、思:个性化添改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执笔:刘发荣)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1013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分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2 12 3、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

1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请学生列式。)如何计算?(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 是多少?个性化添改(3)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3、练习:练习二第5题。4、教学例4(1)

12、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约分书写格式。5、巩固练习:11页“做一做”三、课堂练习练习三第6、9题四、课堂总结五、作业: 1213页练习二第3、7、8、10题。教学反思:个性化添改第三课时(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执笔:刘发荣)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1416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2、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