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QT2050.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0KB
约21页
文档ID:490330280
AQT2050.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DOC_第1页
1/21

ICS 13.100AQD 0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安 全 生 产 行 业 标 准 AQ/T 2050.2—201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The applicable guide of standardized specification of work safety for metal and nonmetal underground mines (报批稿) 2016-08-29 发布2017-03-01 实施国 家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 1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25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 26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 57 安全教育与培训 .... 78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 89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 910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911 职业卫生管理 .... 1212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 121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1314 应急管理 ..... 1515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 1616 绩效测量与评价 .... 17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AQ 2007.2-2006《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本标准与 AQ 2007.2-200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了标准的引用文件; ——补充、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设置要求(见 3.2.1.2); ——删除了原标准“4.1 法律法规意识”、“5.9 工余安全管理”和“11.4 人机功效”等条的全 部内容;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的要求(见 4.2.1); ——增加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内容(见 5.1.2.2);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见 5.2.2.2); ——增加了班组安全建设的相关规定(见 5.3); ——增加了系统管理评审应重点关注的事项(见 5.6.2); ——补充、完善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相关规定(见第 6 章); ——增加了安全避险系统的相关规定(见 8.1.4、8.3.1、8.3.7 和 9.2.3); ——增加了隐患排查的相关规定(见 13.1); ——补充、完善了例行检查与专业检查的相关规定(见 13.3 和 13.4); ——修订、完善了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的相关规定(见 16.2.2)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安瑞琪(北 京)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中南大学、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 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凯、李晓飞、张涌、史秀志、边卫华、高士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AQ 2007.2-2006 II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创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或其独立生产系统安全标准化建设与监督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从事液态或气态矿藏、煤系或与煤共(伴)生矿藏开采的地下矿山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14161 矿山安全标志 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201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 AQ 20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4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3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3.1 方针 3.1.1 方针的制定 3.1.1.1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3.1.1.2 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的风险特点 3.1.2 方针的内容 3.1.2.1 方针应阐明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并简明扼要 3.1.2.2 方针的内容应体现: ——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风险特点; ——预防伤害和疾病; ——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3.1.3 方针的沟通与传达 1 3.1.3.1 方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与建议 3.1.3.2 企业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员工传达所制定的方针,并使所有员工熟悉和理解 3.1.3.3 企业应在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的显著位置展示安全生产方针 3.1.4 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3.1.4.1 企业应定期对方针进行评审 3.1.4.2 企业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方针进行修订,以确保其适宜性 3.2 目标 3.2.1 目标的设立 3.2.1.1 企业应设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 3.2.1.2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能仅有事故指标; ——体现企业的风险特点; ——体现安全绩效持续改进; ——可测量并可实现 3.2.2 目标的实施 3.2.2.1 企业应制定目标实现计划,并保障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3.2.2.2 企业应定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3.2.2.3 企业应根据监测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修订 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1 需求识别与获取 4.1.1 企业应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员工或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 4.1.2 应确定渠道,识别、获取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规章、 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等 4.2 融入 4.2.1 企业应将识别并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所制定的责任制、规章制度、作业 指导书、应急预案、培训内容、日常安全活动等之中 4.2.2 企业应对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影响的人员提供专项培训,确保其熟悉相关规定 4.2.3 企业应向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影响的人员,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或 为其建立获取途径 4.3 评审与更新 4.3.1 企业应确保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变化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 4.3.2 企业应确保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有效性 5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5.1.1 责任制的建立 5.1.1.1 企业应建立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 生产责任。

5.1.1.2 安全生产责任的描述应具体、简明、界定清晰并能考核 5.1.2 责任制的内容 5.1.2.1 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应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 5.1.2.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安全生产职责应包括: ——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讨论并决定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项; ——定期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标准化系统的管理评审; ——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并公开展示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承诺; ——定期向职代会或员工代表大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规定的其他职责 5.1.2.3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层人员应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安全生产的承诺 5.1.3 责任制的沟通与评审 5.1.3.1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详细说明和交流,确保各岗位人员(特别是管理层人员)对本岗 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

5.1.3.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定期评审,并根据需要予以更新 5.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5.2.1 安全管理机构 5.2.1.1 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 5.2.1.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5.2.1.3 主要负责人应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安全标准化系统专门负责人,以确保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 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 5.2.2 安全生产委员会 5.2.2.1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和需求,设立符合下列要求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应书面任命,并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委员会成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 ——委员会成员应包括员工代表 5.2.2.2 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文件,讨论企业重大 安全生产问题并形成决议委员会会议决议应以纪要形式由主任签发委员会应检查和监督会议决议的 落实情况 5.2.2.3 委员会应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听取并讨论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 5.2.2.4 企业应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构成及其主要职责。

5.2.3 特殊职位人员任命 5.2.3.1 企业的安全管理、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特殊职位人员,应由主要负责人书面任命 5.2.3.2 被任命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5.3 班组安全建设和员工参与 3 5.3.1 企业应建立健全班组安全建设管理制度,明确班组安全建设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班 组创建活动,并为班组安全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 5.3.2 班组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班前、班后会和交接班、现场文明生产、安全活动日、班组学习培 训、事故(事件)报告和处置、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互保联保、合理化建议等制度 5.3.3 班组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危险预知、事故回顾、安全文化、定置管理、现场应急处置 方案演练等活动 5.3.4 企业应建立员工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员工关心的问题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