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26397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2em; text-align: center;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2、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 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

3、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

4、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 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4、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

5、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

6、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

7、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3、解方程就是

8、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3.2、3.3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有些步骤还需重复使用.因此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9、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系数化为1::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概念梳理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 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根据相等关系列 出方程;解这个方程;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

10、量关系及典型例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练学案。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建模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 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 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 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11、分类思想: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 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明确每一步过程都作什么变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寻找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要善于借助直观分析法,如表格法,直线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等.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检验求得的结果是不是方程的解; 是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实际意义. 四、一元一次方程典型例题 m3例1.已知方程2x-+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

12、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2例2.已知x?2是方程ax-(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2得a(-2)-(2a-3)(-2)+5=02 化简,得4a+4a-6+5=0 a=18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

13、+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解方程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方程两边乘以4,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12 方程两边乘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3. 说明:解方程时,遇到多

14、重括号,一般的方法是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运用乘法的分配律逐层去特号,而本题最简捷的方法却不是这样,是通过方程两边分别乘以一个数,达到去分母和去括号的目的。 例5.解方程 解析:方程可以化为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x=11,所以x=?11.7 说明:一见到此方程,许多同学立即想到老师介绍的方法,那就是把分母化成整数,即各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10,再设法去分母,其实,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将分母化成整数与去分母两步一步到位,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5,第三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10. 例6.解方程 就能很快得到答案:x=3. 3,12=34,知识链接:此题如果直接去分母,或者通分,数字较大,运算烦琐,发现分母6=2 20=45,30=56,联系到我们小学曾做过这样的分式化简题,故采用拆项法解之比较简便. 例7.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住院治疗的病人可享受分段报销,?保险公司制度的报销细 则如下表,某人今年住院治疗后得到保险公司报销的金额是1260元,那么此人的实际医疗费是() A.2600元解析:设此人的实际医疗费为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000+50060%+(x-500-500)80%=1260.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