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填空1、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2、 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3、 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4、 1895 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 了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5、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 为题正式出版6、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 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 式和性格特征7、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8、 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 表现9、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 年他在《杂 感》中提出我手写吾口,1887 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 作了明确的表述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 1897 年发表于《苏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 而废文言”的口号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 文学史分期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 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 国现代生活题材等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 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 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18、19 世纪70 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19、1895—1897 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 开始创作多“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 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的“新文体”21、 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22、 《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 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23、 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 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 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24、 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 卢梭的《民约论》25、 光绪末翻译的外国书籍已有533 种26、 在社会思潮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如社会进化论、 民族民主革命、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27、 林纾一人所译的小说,已刊未刊者加在一起,达183种之多28、 周桂笙译的《毒蛇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用白话直译的小说29、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先后在日本创办了 《清译报》、 《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30、 “宋诗运动”代表诗人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堤、 金和。
31、 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32、 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专栏,在《新民丛报》 开辟“诗界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开辟“杂歌谣”专栏, 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33、 “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 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 系》中提出来的34、 南社从1909年至1923年为止,共举行雅集24 次,出版南社机 关刊物南社丛刻22 集35、 宋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36、 宋诗派的诗学观点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37、 “曾门四弟子”是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38、 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辞类篡》的界域39、《艺概》分为《文概》、《诗概》、《词曲概》、《赋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40、“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标举“开元”、“元和”、“元佑”的“三元”之说,“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41、“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立三、夏敬观、郑孝胥、 沈曾植、袁昶42、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43、《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林昌彝。
44、1899 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同时提出“文界革命”45、1909 年11 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46、在近代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全面的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被介绍到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47、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理论他在林则徐编篡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 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 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48、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等,别具风味 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49、在《人境庐诗草序》中,康有为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点上,盛赞 黄遵宪的诗作“精深华妙,异境日辟”提出“采欧美人之长,荟 萃熔铸”50、康德、叔本华这些西方哲贤对王国维一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发 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51、在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 究和介绍,先后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
如《谈瀛录》、《扶 桑日记》、《游历日本图经》、《日本新政考》、《东槎见闻录》、《使 东述略》、《使东杂咏》等52、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他 于 1879 年和 1889 年先后完成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53、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 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实行变法54、黄遵宪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花歌》、《都踊歌》等5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在《新小说》第一号上56、梁启超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政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新派的政治理想57、新派诗的主要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 佑、蒋观云、丘逢甲58、“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 艺术感染力59、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 高格,自有名句60、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又办《国闻汇编》,所译 述的《天演论》,便是在“汇编”旬刊第二期上开始连载61、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达、雅“三点论”, 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
62、马君开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63、曾朴与丁祖荫(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 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64、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派的作品,是介绍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65、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66、《域外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67、《域外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直译小说集68、《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情圣 杜甫》、《屈原研究》是梁启超后期所撰写的69、王国维撰写了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屈 子文学之精神》、《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论文,首次把西 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美学原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文学批评70、王国维自1907 年至 1921 年期间所著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 考》等著作71、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 1904 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 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72、郭沫若指出:《宋元戏曲考》最具总结性和学术性价值,被誉为 “不仅是拓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73、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 示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74、鲁迅撰写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 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科学和文 化思想的重要论文即鲁迅早期作品)75、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诗人的反侵略的爱国诗章,如魏源的江南吟》、《秦淮灯船引》、《寰海十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张维屏的《三元里》,张际亮的《食肉叹》、《浴日亭》,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贝青乔的《咄咄吟》,林昌彝的《杞忧》76、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77、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马关纪事》、《台湾行》,读他的诗,犹如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78、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苦》、《勉女权歌》79、秋瑾所写的白话诗的尝试,有《同胞苦》、《勉女权歌》80、柳亚子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81、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82、近代主要诗人创作的大型组诗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十章》、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 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 事诗》和《己亥杂诗》;丘逢甲的《离台诗》和《澳门杂诗》83、丘逢甲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丘逢甲的作品集有《岭云海楼 诗钞》84、广东胡晓岑的《火轮船歌》以新事物入诗,融合时事,笔力奇伟, 比黄遵宪的《今别离》早了 16年85、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 衰颓之机,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派的崛起86、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87、清季四大词人是王鹏运、况周郑文焯、朱孝臧88、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藏享有很高的地位,陈三立曾誉之为“近代 词宗”89、秋瑾前期的诗歌创作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 反映90、“新文体”最后完成,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时 期所发表的大量散文为重要标志91、魏源的《定庵文录序》主张“经世致用”,以打破桐城“义法” 的枷锁,“以经术作政论”,“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92、冯桂芬的散文从“筹国用”、“改科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