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32385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煤的大量燃烧B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B【解析】【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正确;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错误;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

2、最清洁的燃料,正确;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确。故选B。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中相同B图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为对照组,要形成对照,所以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

3、烟,故正确;C、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和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4、)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A。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2NaCl 2Mg+CO2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

5、性C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5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

6、铁锈【答案】B【解析】【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详解】A、由图可知,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A.红磷为单质,故A不正确;B、干冰为固体的二氧化碳,为氧化物,故B正确;C、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铁锈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O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D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7、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O2,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正确;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C、CO2能灭火,不仅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还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D、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H2有还原性、可燃性,但是没有毒,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节约水资源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D大力

8、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答案】D【解析】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可能造成“白色污染”,错误;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农作物,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甚至危害人体健康,错误;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药害、肥害、农药残留等,不一定能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碳的排放,正确。故选D。8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ABBCCDD【答案】C【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广口瓶且

9、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正确;B铁丝能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水中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因此对比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9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

10、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10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可用作复合肥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答案】

11、A【解析】【分析】【详解】A、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含两种的化学肥料,硝酸铵只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错误;B、塑料制品丢弃以后产生造成表白色污染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C、在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正确;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酸,可能导致酸雨,正确。故选A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答案

12、】D【解析】【详解】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1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氢气和空气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氦气和氧气 天然气和氧气()ABCD【答案】D【解析】【详解】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天

13、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故选D。1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答案】B【解析】A、实验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

14、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现代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积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答案】A【解析】【详解】A、发射航天飞机,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航天飞机的动能;故选项正确。B、水车积水灌溉,水的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选项错误。C、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故选:A。1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