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案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32072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比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比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比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比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比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比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自来水生产流程及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通过探究活动(过滤)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三.教学难点 过滤及过滤中的注意事项。四教具准备 蒸馏水、浑浊的河水各一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活性炭,明矾等。五教学过程教

2、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两杯水一杯从附近河里取来的浑浊的河水,一杯透明的蒸馏水。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杯水,他们有什么不同?观察两杯水。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河水看起来很浑浊,里面有颗粒性杂质,可能含有细菌;蒸馏水透明,可以看成是纯净物。通过观察蒸馏水和河水,学生会想到河水怎么变这样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入新课】同学们观察得很好。其实呢,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它除了含有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较大的颗粒杂质以外呢,还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些杂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将一杯浑浊的水变成能够饮用的自来水?【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一.自来水的净化流程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

3、炭)吸附消毒配水听讲,思考,笔记。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知道化学无处不在。通过对自来水净化流程的学习,让学生珍惜水,爱护水。【讲解】请同学们翻开书本55页图3-15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沙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就会变澄清,这种方法叫沉淀。大的颗粒沉降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降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的不容性杂质,还能除去水中的一部分可溶性杂质。看图

4、,听讲,笔记。同上。【过渡】现在我们大体知道自来水的处理流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怎样将我们桌上的这一杯浑浊的水变的澄清呢?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通过静置,大的颗粒已经降下来了,现在应该往浑浊的水中加入絮凝剂明矾,让其将小颗粒杂质吸附沉淀。再经过过滤就基本可以变透明了。通过思考,让学生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我们重点来看看净化水的这些操作中的重要操作【板书】2.过滤。【演示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学习一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圆形滤纸,按照课本55页图3-16图二对折在按图三对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的在一边,一层滤纸的在另一边。这就是一

5、个简单的过滤器。折好后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要低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壁并使滤纸与漏斗壁间无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架好漏斗之后使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与滤纸的边缘。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玻棒不能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呢?观看,思考,回答问题:因为靠在一层的一边容易弄破滤纸,影响过滤效果。学生通过过滤看见浑浊的水变的澄清,再一次深感自来水的来之不易,更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解】好了,回答的很好。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的实验从过滤器的制作到过滤的操作中,如果那些步

6、骤处理的不好会对我们的实验造成什么影响?【展示】过滤装置图。【总结】找出代表讨论后总结。【板书】3. 过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口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盛浑浊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看图,思考,交流讨论。笔记。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讨论】我们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到了滤纸、烧杯、玻璃棒等实验用品,那么,我们可以找生活中的那些物品来代替他们呢?生活中有哪些用到过滤操作的实际应用呢?(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将化学用到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代替品。)思考,

7、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无处不在的化学,增加学习的兴趣。【讨论】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并基本掌握了过滤的操作过程。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豆渣与豆浆的分离,果渣与果汁的分离等属于过滤,那么大家来给过滤这个词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定义看看?再讨论看这个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板书】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课堂练习】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少量的酒精和水少量蔗糖和水少量食盐和水二氧化锰和水思考,回答问题。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将过滤后得到的水展示给大家看。提出问题:我们制得的水看起来比之前浑浊状态透明了很多?但看其来

8、还是没有蒸馏水透明,还有一些颜色,怎样除去这些颜色呢?【展示并讲解】展示活性炭,让学生观察其结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它能够吸附一些小分子的物质如色素、有毒气体等,所以,净化水的过程中也是用活性炭来吸附这些色素。比如我们家用净水器中就用到活性炭来吸附。思考。观察,听讲,笔记【演示实验】往上述滤液中加入少许活性炭,过一段时间将水过滤出来观察,水明显透明了。【讨论】经过这些步骤处理后的水能否饮用?交流讨论,回答问题:不能,因为经过以上操作我们只除去了不溶性的杂质和一部分可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很多可溶性的钙镁等化合物喝细菌等。让学生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光看表面,得多深思。【小节】对,同学们回答的很

9、好。要怎样将它净化为可以饮用的水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讨论。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一,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具体包括了(可以师生一起回顾,所以不一一列举)二。过滤(主要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回顾知识。结束本节课,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课堂练习】1.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步骤江河水转化为饮用水,一下处理顺序合理的是()化学沉降(用明矾)b.消毒杀菌(用漂白粉)c.自然沉降d.加热煮沸A.cbad B.cabd C.cadb D.acdb2.以下有关过滤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是指分离两种物质的方法B过滤是把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C过滤操作中既包括物理变化

10、也包括化学变化D通过过滤可以把溶于水的固体和水分开练习。学会运用知识。【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3.过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口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盛浑浊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作业】1.书本58页1-4题2.利用身边常见物质自制净水器 教学反思: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脏水”和“干净的水”作对比,引起学生的联想:为什么要饮用干净的自来水?如果没有干净的水的时候怎样将一

11、杯浑浊的水变成生活中饮用的水呢?这对讲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打好基础,学生思绪不会偏离这一主题。这节课的顺序安排比较恰当,学生基本能按照我事先设计的思路进行学习。化学联系生活,选取学生最熟悉的素材,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在过滤操作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做个演示实验,可以例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用到“过滤”知识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后我也询问了几个学习层次不一的学生,他们大多的反响如下:学生反映:这节课比较接近生活,我们天天使用的自来水我们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都特别专心致志的去听讲思考,收获很大。我们按照老师要求自己用生活用品制作了净水并且试过了过滤,对过滤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得更清楚了。同组评价: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严谨,教学顺序安排合理,师生互动到位。难重点也安排的较好。建议将教师讲评时间用一些到学生之间互评上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