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32044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3-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常识 第三课 第一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没有坚持发展的观点C只见矛盾的特殊性,不见矛盾的普遍性D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解析:王安石认识到“鸣”与“幽”是对立的,并没有认识到从鸟“鸣”中也能体现出山的幽静,A当选。答案:A2“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拓展了你的见识;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BCD解析:伤害对于人意志的磨炼,欺骗对于人见识的拓展,斥责对于人智慧的增长都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选;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转化,不选;错误。答案:B3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 B C D解析:“福兮,祸之所

3、伏”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即“相互贯通,相互依赖”,故选。答案:D4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这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理解。题干对山寨产品的两方面的分析,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正确;与题意无关。答案:C5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

4、猫则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C矛盾双方只存在对立,不存在统一D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解析:本题以猫和老鼠存在的天然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理解。题干强调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而猫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以看见东西,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答案:D6“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 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解析:任何事物都

5、包含着矛盾,“光明”与“黑暗”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题干观点坚持了“两分法”,是唯物辩证法观点。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7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漫画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A全面的观点 B能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前途光明的观点解析: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8中国经济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隐患

6、:一是高投入带来过热之忧;二是高能耗带来不可发展之患。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点和缺点B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C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材料中中国经济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造成两个隐患,这说明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答案:C9小摊小贩打游击占道经营是许多地方城市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某市以前多次采取“运动式”专门治理,但收效甚微。近来,该市召开小贩代表、城管人员、专家学者恳谈会,正视了社会弱势群体谋生的合理性,各区街道积极帮助一部分摊主就业,对仍需经营的小摊贩采取统一规范、指定区域经营,发放

7、最低生活补助等形式,使小摊贩打游击占道经营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当地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中遵循了()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正视矛盾,积极创造条件化解矛盾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治理逐步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A BC D解析:正视弱势群体谋生的合理利益需求,妥善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把握就业、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活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A正确。表述不准确且不合题意。答案:A1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在国家实行各种支农政策、广大农民努力生产及市场粮价回升、气候较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实现了粮食

8、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表明()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A BC D解析:我国的支农政策、广大农民努力生产、气候较好等因素与农业现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成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与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长是一对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转化。正确,选C。答案:C2009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汕尾市碣石镇一个23万人口的乡镇,却有800多家店铺非法加工经营旧服装,“洋垃圾”屡扫不绝。据此回答1112题。11这些旧服装一大车30吨,

9、成本只有三四万元,运到后,就被当地多家经营商分头吃进,经过清洗或简单翻新后,以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价格批发给外地来的采购商。这些卫生状况极差的散发着恶臭味的旧服装经过简单加工就进入市场销售,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对人身体健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产品丰富了,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更大满足,但也有一些象“洋垃圾”服装一样的东西,给人民带来了不便和危害。从哲学上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市场经济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 BC D解析:错误,这不属于哲学常识不符合题干要求,其余均可,故选B项。答案:B12当地政府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

10、了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经营走私“洋垃圾”旧服装专项行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经营“洋垃圾”服装者,已经开始走上合法经营道路,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应主要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可能使对立消失A B C D解析:错误,主要靠经济手段,错误,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符合题目的要求。答案:D13“过去的美德可以成为现代的罪恶”。一味奉劝人们勒紧裤带进行储蓄、积累的却可能是失业与贫困。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

11、方向转化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矛盾双方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C 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美德”可以变成“罪恶”,矛盾双方实现了转化,故入选;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一味储蓄对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据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储蓄问题,故符合题意;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答案:C14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遇事绕道走”“与世无争”。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和处世态度()A不愿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B认为即使自己不去解决矛盾,矛盾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C只承认矛盾双方的对立,否认矛盾双方的统一D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解析:

12、“遇事绕道走”是说遇到矛盾就想逃避矛盾。“与世无争”是说自己不争就会没有矛盾。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故选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答案:A15“人生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放弃”,这主要体现了()A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B规律是客观的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解析:“学会放弃”体现对立统一,故选项C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6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2)运用(1)的结论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把垃圾变为资源?答案:(1)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2)唯物辩证法

13、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我们要实现由“垃圾”向“资源”的转化,必须解放思想,进行创新,从新的角度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市场空间,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物不废、变废为宝。17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14、具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解析:本问题要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关系,又要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关系,最后要点出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答案: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