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31959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发改函2007651号附件一深圳市“十一五”政府投资项目规划(送审稿)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二七年六月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导 言3第二章 政府投资的历史回顾4一、深圳建立特区以来政府投资项目概况4二、“十五”期间政府投资回顾6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规模预测11一、政府投资规模预测11二、政府投资资金需求分析14三、政府投资资金供给分析15四、土地供给及需求分析16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安排原则18三、总体目标20第五章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21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二、生态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24三、公益事业项目26四、产业发展促进项目28五、政府公共

2、服务设施及其他29第六章 政策与措施31一、统一认识,加强合作,努力实现规划目标31二、科学规划,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32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前期工作整体前移34四、明确责任,解决建设主体缺位问题35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投资管理36六、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38第一章 导 言为落实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和带动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调控职能和分配职能,增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前瞻性,特编制

3、本规划。本规划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利用市本级预算内资金、土地开发基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且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规划遵循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制订的产业、人口和投资等政策,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为指导,衔接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规划、深圳市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等各专项规划。本规划作为实施“十一五”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规划期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未来五年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今后未列入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列入年度计划;是指导政府各部门提前

4、介入规划内项目,落实项目用地等各项条件的依据;是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整体前移,敦促项目责任单位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对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工作的主动性、主导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效率,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效能有重要作用。为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市发改部门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滚动编制的原则,进行中期适度调整。第二章 政府投资的历史回顾一、深圳建立特区以来政府投资项目概况(一)政府投资规模巨大,有效支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1979年至2005年,我市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1193个,投资总额1520多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83亿元的18.4%。

5、政府投资项目在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能源资源、农林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证券、文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杠杆效应和示范作用,不仅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良性增长和效益的显著提高,而且确保了投资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二)政府投资重点突出,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至2005年来,我市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各行各业,共安排农林水类项目648个,累计投资总额91.57亿元;工业类349个,投资总额 30.11亿元;运输邮电类420个,总额201.79亿元;商贸物资类120个,总额40.55亿元;科研类339个,总

6、额9.57亿元;文化类251个,总额46.46亿元;教育类1545个,总额81.86亿元;卫生类672个,总额26.27亿元;体育类82个,总额12.50亿元;城市建设类2012个,总额797.51亿元;党政团体类1451个,总额124.98亿元;其它项目1174个,总额56.60亿元。(详见图1)图1:1979-2005年政府投资结构比重(按行业类别)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79年至2005年,我市80%左右的政府投资投向了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卫体领域,投资重点突出,投资结构合理。(三)财政预算和国土基金成为政府投资主要来源。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市财政预算、国土基金、住房基金、水利基金、增容费、

7、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市政府统筹贷款。其中,市财政预算资金是最主要的来源,共有投资项目6915个,投资金额567.10亿元,分别占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的79.18%和43.24%;其次是国土基金,两项指标分别为7.18%和38.19%;再次是住房基金,两项指标分别为3.29%和8.3%;其余市政府统筹贷款、增容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水利基金的两项指标依次为2.17%和7.65%、6.85%和1.59%、0.72%和0.83%、0.59%和0.17%。二、“十五”期间政府投资回顾(一)政府投资基本情况2001年至2005年,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共3439个,累计安排政府投资916亿元,年均增长18.6%

8、。其中:农林水类项目187个,政府投资总额23.9亿元;工业类196个,投资总额21.2亿元;运输邮电类160个,总额137.3亿元;商贸物资类23个,总额26.2亿元;科研类43个,总额5.2亿元;文化类41个,总额23.7亿元;教育类510个,总额46.9亿元;卫生类130个,总额9.3亿元;体育类24个,总额5.3亿元;城市建设类694个,总额355.5亿元;党政团体类372个,总额62.8亿元;其它项目183个,总额30亿元。(二)政府投资取得的成就“十五”期间,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积极的地方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9、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为“五个推动,五个增强”。1、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2001年至2005年,政府投资由105亿元扩大到208亿元,年均增长18.6%,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3439个,政府投资总额916.1亿元,是建市以来至2000年市本级政府投资总额的1.5倍,占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8%。如此巨大的政府投资,不仅高效地向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益性产品,引导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良性增长和效益的显著提高,而且充分发挥了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

10、、分配职能和调控作用,有效地拉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和谐深圳与效益深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十五”期间,超过50%的政府资金投向城市建设,共854个项目,政府投资总额达492.8亿元,这为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引导社会投资,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深圳河治理工程、罗芳和滨河污水处理厂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完成,以及深圳河、观澜河、布吉河等河流综合整治项目的整体推进,美化了城市市容市貌,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一横八纵”城市路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极大地缓解

11、了城市交通压力;一批电厂、电站的建成投产,广东LNG站线、城市天然气管网及能源储备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全市能源的供应能力;一批城市供水网络的贯通以及龙口至茜坑供水工程、大鹏半岛供水支线工程、北线引水工程、东部供水水源等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全市的供水能力。3、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十五”期间,我市的政府投资项目安排坚持以经济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科研教育与自主创新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为宗旨,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努力繁荣社会公益性事业,增强了我市的城市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安排社会公益类政府投资项目708个,累计安排政府投资99亿元。深圳大学、深

12、圳大学城西校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少年宫、电视中心、新图书馆、音乐厅、新博物馆和大剧院改造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的建成,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加速了城市文化层次的提升,确保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4、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强城市产业竞争力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产业第一”战略。“十五”期间,共安排产业促进类政府投资项目272个,累计安排政府投资47.4亿元。按照“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构筑公共平台、培育产业群、整合政府资源、优化创业环境”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是促进以电子通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将政府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加快高新

13、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由企业集聚向产业聚合转变;二是实施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战略。推进大工业区、光明高新技术园区、精细化工园区和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形成优势战略产业,提高我市工业化整体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巩固发展我市优势传统产业。通过加大力度建设九大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鼓励企业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地位;四是积极发展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从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和国际化城市功能的战略高度,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建设好六大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

1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5、推动政府投资立法建设,增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针对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而难以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的状况,我市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了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等四大项目资金控制和管理机构;三是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各项工作,以解决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政府投资“三超”问题;四是在政府投资规划编制中引入A、B、C分类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遏制“三边工程”和“三超工程”发生。三、当前政府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市

15、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政府投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另一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相比,政府投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启动过晚,准备不足,有的项目即用即上,导致“三边”工程仍然存在,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和投资效益;二是项目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前期工作质量,致使“三超”(超概算、超规模、超工期)工程仍然屡禁不绝,降低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带动的社会投资能力较弱,需要继续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融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四是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不尽理想,中间环节仍然很多,计划项目建设速度受到了严重影响,损害了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五是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后评价工作仍需加强,后续管理工作有待改善,部分项目未能及时竣工决算、产权登记及资产移交等工作,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六是政府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后,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工作协调力度仍有待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和审批程序不够健全规范,降低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效率。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规模预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