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318323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5 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5 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1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 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 个生字。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 个字。教学重点难点: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

2、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教学过程: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 个生字。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 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 ; 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

3、讲解大致了解诗意。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三、指导朗读古诗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

4、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1、自由练读。2、小组交流读。3、全班交流读。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1、抽读生字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板书设计:江钓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2教材解读:莫泊桑拜师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他的悉心指导,最终成名的事,表现了莫泊桑的勤勉好学、执著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教学中可以先让学

5、生了解莫泊桑写作成长的经历:由刚开始的 “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却“平平常常” ; 到“全神贯注地观察” ,作品 “有了进步” ; 直至“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并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然后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 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 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 作水平的必由之路。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

6、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 神。四、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第一段(1) 莫泊桑拜师的原因。第二段(29) 莫泊桑拜师的经过。第三段(10) 莫泊桑拜师的结果。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

7、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 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 焦急万 分)4、简介福楼拜。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讲读第二段1、教师范读。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

8、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1) 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2) 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莫泊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 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

9、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朗读。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四、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4。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莫泊桑拜师莫泊桑 福楼拜焦急万分虚心求教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

10、勤练习一无所获再次求教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勤学 善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3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 5 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

11、: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 ) 风筝一只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 ” ( 板书:风筝)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 ?请说一说。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 板书:14_理想的风筝) 。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

12、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品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 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1) 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 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

13、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 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4) 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

14、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四、总结、扩展。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3、写法上的启示。 ( 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1、 (必做题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 ( 选做题 ) 以“我最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板书设计:理想的风筝身残志坚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4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 吟春诵春,引入春景。1.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2. 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 “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4、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