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31701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数及代数领域:减法、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图形及几何领域:认识图形。“统计及概率”领域: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综合及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第一部分 数及代数第一单元 减法 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1-3年级段对整数的计算编排体系如下:一(上)学习10以内加减,20以内的加法一(下)十几减几,两位数加、

2、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下)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三(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及“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必要知识铺垫。二、内容梳理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单元复习。三、具体解读我想谈两点:(一)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1教学十几减9,让

3、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例题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材中出现的四种方法,这只是表现了课堂上主动探索算法、积极交流的场面,而不是要求教师都要教给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第二,如果有学生提出了教材中还没有出现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就要加以肯定。第三,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努力把它学好。2教学十几减8、7,加强算法的抽象思考。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教学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7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分个层次: (1) 遵循规律,组织抽象思考。学

4、生学会抽象思考的一般过程是: 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根据数的运算再思考应用到其他计算上。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数的有序运算是例题的教学重点。(2) 进一步引导“算减想加”。3教学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尊重学生的算法选择,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客观上允许,主观上认同就是优良算法。算法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那种认为学生原来的算法就是最好的不需提高的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优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学生在探索之后的相互交流,包括师生的交流;教学到了这里学生有了前面十几减9、8、7的计算经验,在这里已经能够体验到“做减想加”的简便及快捷,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自主进行算法的优化

5、及思维的提升。另一条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实践,通过教材中的题组练习逐渐优化自己的算法。如:第2页、第6页、第7页、第8页中都安排了这样的提组练习。(二)结合计算教学,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本单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如第9页例题,11个蘑菇减去一种蘑菇的个数就得到另一种蘑菇的个数。又如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排球(或足球)的总个数减去虚线一边的个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第10页第5题、第12页第5题、第15页第10题

6、等。教学这些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比较相同和不同,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四、练习说明1、大量题组的出现,要求我们不仅要完成练习,更要分析其中的规律,看有什么发现。2、P15页第10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据桌面和提篮上面能看到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再假设提篮里看不到的部分全部是苹果或全部是梨,来判断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这道题具有开放性,也极具挑战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解答后还有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全班同学共同得益。五、困难分析1. 速度慢。要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慢的分析原因,算法没有得到优化,10以内的减法不熟练

7、。教师需要注意算法的比较及优化。关注弱势群体。2. 解决问题,计算方法运用不当。分析原因:对加减法含义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教学时注意学生对情境图的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题意的时间。设计对比练习,纠错练习,组织学生在对比及纠错中完善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第三单元认数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对认识整数的编排体系如下:一上安排两次认数,分别是认识10以内、11-20这些数。一下认识百以内的数。二下认识千以内的数。三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四上认识亿以内的数。本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用的最多的数,而且是学习100以内数学二的计算和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

8、二、内容梳理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 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 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 认识几十几(P2931); 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 比较数的大小(P3738);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三、具体解读1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1)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2)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1) 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的教学

9、编排了数数和表示数两道例题。在数数的例题里,通过数小棒的捆数继续体会“十”,初步认识“百”。在表示数的例题里,把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数和用数字表示数结合起来,教学数位及顺序,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这种结合,有利于数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学效率。(2) 认识非整十数的教学也编排了两道例题,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规律。第页例题和“想一想”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通过摆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体会几捆和几根小棒合成几十几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这两个数的相邻关系,渗透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三是一个一个地从四十数到一百,初步体会数的顺序。这三个内容中,第一

10、个内容是基础,第二个内容是难点,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实现3捆10根向4捆的转化,从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第3页例题把非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学,设计了三个步骤: 首先是看计数器上的算珠说出它表示的数;然后对照计数器写出数24、34和43;最后读读写出的数,填方框体会各个数的组成。2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教材在初步认识整十数后,紧接着安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在初步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后,紧接着安排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运用对数的认识积极探索算法,并使教学口算的过程成为进一步认识数的过程。(1) 整十数加、减整

11、十数,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 (2) 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P32)要注意两点: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 要注意结合具体例题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利用百数表的整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以内的各个数。先让学生研究表中数的排列顺序并把空格填满。然后在表中横着选几行数、竖着选几排数读一读、比一比,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4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例题在比较46和38的大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经

12、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材倡导学生把估计及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起来。46是四十几、38是三十几,这里面有估计的成分。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联系生活经验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会完全相同。教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较,不强求全体学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励比较方法多样化。5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及数之间的

13、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6注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数感的培养。 教材第44页我们认识的数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设计了“说一说”“猜一猜”和“数一数”三个栏目。“说一说”中先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体会数能清楚地描述和表达生活里的事物和现象。再让学生知道年龄都是用数表示的,引导他们关心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猜一猜”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多少是难点。 “数一数”指导学生在校园里看看、走走、数数,用数表示校园里的一些物体有多少,用数表述自己在校园里的活动,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四、练习说明1、P26页第8题

14、和第43页第8题都是猜数游戏,前者是猜整十数,帮助学生感受整十数及整十数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2、第36页试一试让学生在百数表上做框数游戏,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用课前准备的框到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几个数,分纵、横方向研究框内的几个数间的联系;第二步是猜数,即根据框里一个已知的数猜出其他几个数,并到百数表里去验证猜得是不是正确。学生进行框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读数及分析数的组成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要注意的是,框数游戏是在特定的百数表里进行的,离开了百数表或改变百数表的结构,框数游戏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试一试”不要作为考查的试题。五、困难分析1、1

15、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不能熟练掌握。教师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的操作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其进行几十九后面的熟练进位。2、20以外的单双数区分不清。教师可以采用摆卡片、对口令,同桌竞赛等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区分单双数,并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发现单双数的特点及区别。3、运用百数表中的的规律填数有困难。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百数表中的规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比赛等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百数表的表象并提升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1-3年级段对整数的计算编排体系如下同上第一单元减法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100以内数学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面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二、内容梳理教材分六段安排:第一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结合安排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两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