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30814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4版大一轮复习讲义_专题一第1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清单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商朝政治形式2西周分封制特别强调西周后期,分封制遭破坏;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3西周宗关键提示(1)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大小宗等级森严、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宗法制记忆的几个关键。(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周天子既是天下各诸侯国的盟主,又是姬姓的族长。(3)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法制【整体把握】先秦

2、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直观识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史论共识】早期政治制度(1)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3)西周的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通过对土地、人口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统治秩序。但地方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5)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是商周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四海一”升华提高在郡县制的理解上往往有以下三点误区:(1)误以为郡、县地方行政区划最

3、早出现于秦朝,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2)误以为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其实是对分封制的否定;(3)误以为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其实应是郡县制的确立。2海内为郡县3百官公卿特别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影响以积极作用为主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北宋以后,其消极作用突出,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整体把握】秦代中央集权制度【轻巧识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三种制度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其中行政制度是主体

4、,选官和监察制度是配套制度;四个阶段萌芽(战国)、确立(秦朝)、完善(汉至元)、强化(明清)。【史论共识】1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取代贵族体制,中央高度集权是秦汉政治的主流。2专制主义指皇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指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服从中央。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以君主专制、皇权至上、地方服从中央为突出特点。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题一分封制问题视角1分封制的目的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视角2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史料

5、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史料二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信息解读(1)注意史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史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视角3分封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

6、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主题二宗法制问题视角1大宗与小宗信息解读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视角2宗法制的影响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修族谱、祭拜祖先、寻根问祖等。主题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分封制与宗法制

7、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探究思考:“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说一说自己对这一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提示中央权力集中主要是协调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关系的,商周时期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集中体现了这一关系。在分封制下,诸侯拥有对土地、人口、赋税、官吏的支配、任免权,具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性,不利于最高统治集团对地方的控制。基准考点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题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图示: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

8、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特点。主题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地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2影响(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

9、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郡县制与秦朝灭亡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探究思考:你赞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说一说认识。提示赞同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一认为郡县制导致秦朝灭亡,材料二则认为秦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秦朝的制度创新,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而秦朝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10、,归因于郡县制有些牵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2不同点比较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例1(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

11、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审题突破C D答案C例2(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审题突破A戊戌变法时康有为的主张B表面现象,也与“皇帝”一词来源内涵不符C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之意,突出个人功业D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后开始出现答案C例3(2012广东高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思路(1)推敲题干材料,明确试题

12、结构。仔细推敲题干,清楚题干中的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2)确定时间、空间范围。(3)分析推敲备选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要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备选项与题干的关系。(4)运用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答题时应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进行论证和分析。(5)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密切,要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知

13、识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例4(2011浙江高考,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审题突破首先要指出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注意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君主独制”等信息。其次要找出周制(分封、宗法制)与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差别。主要从最高权力集中程度、血缘贵族政

14、治与官僚政治等角度思考。答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命题感悟】由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周秦政治制度的差别等高考涉及到的考点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将不同时期的制度综合对比是命题立意的常见形式,史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这也给备战2014年高考指明了方向。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宗法制与现实生活)数字中国网预计2020年会有近5千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选官制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 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答案C解析重男轻女现象是重视血缘传承和血缘亲疏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宗法制传统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C。2(立意:宗法制与民族认同感)2012年8月5日,台湾新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