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30739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读常用知识汇编(一)基本要点1、解题步骤(ABC三步法)A:粗读(整体感知) B:细读(解题) C:表达(答题)(1)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阅读看标题、辨文体内容、思路(结构)、主旨 (2)解题分析a审题 b判断题型 c解题思路 d联系中心和上下文的内容分析 答案要点 (3)语言规范:语言的表达与语言的组织,力求准确,精练,完整。 简洁:答句要简洁明了。 完整:表意完整。 准确:不是病句,不产生歧义。 答案要写成满足简洁、完整、准确要求的朴素的陈述句。( 注:a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限制性条件 b分析和判断题型从而明确本类题型的解题思路d根据解题思路和上下文分析从而得出答案要点

2、)2、树立整体阅读的思想和整体理解的原则,具体来说,任何问题都要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来理解。3、理解文章和解决一般难题/较难的结构题:整体理解+结构分析。 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具体地说,就是段落/层次及段落间、层次间的关系。此外,结构上的作用的所有分析点都属于结构范畴。 结构分析,就是划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包括全篇的层次,层次内部的层次,甚至自然段内部的层次),并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理清各部分、各层次的关系,即作者的思路。 结构分析,除了从内容入手外,还要善于把握标志性词语或句子。4、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5、要阅读前,通常要先辨别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它的文章特点、

3、解题思路、答题规范是不一样的。(二)三种文体的交叉部分有些题型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1、作用题(1)作用题的基本知识什么是作用题:作用题指的是词语、句子、段落、人物、事件、描写手法、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如插叙、倒叙)等在文中的作用。作用题的类型:作用题的题型有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 直接型的作用题,一般问“”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间接型的作用题,不直接问作用,但可以转化为作用题。比如:在文中的好处能不能删去 作者写的用意 是否重复 等等(3)作用题的广适性。在三种文体中都有运用,题型和解题思路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作用题有很多的分支类型,词语、句子、段落、人物、描写手法

4、、修辞、写作手法、插叙等在文中的作用都是作用题。(4)题型判别:含义作用 作用表达作用表达效果(5)作用的解题思路:三分法(或两分法)具体如下: 内容角度 考虑的是意思、意义或者情感、含义方面的作用作用题 结构角度 考虑的是文章的架构或上下文连贯性方面的作用 文采角度 考虑的是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第三种角度,则只有内容、结构两分法。)内容与意义有关,跟结构无关,文采与语言表达的效果有关作用的解题思路具体详细如下:内容角度结构角度文采角度内容角度 即联系中心和上下文,分析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分析材料 点明中心与中心之 揭示中心间的关系, 直接 突出中心先看:写了什么;

5、 突出,如 升华中心再看:本身有无 深化主题什么涵义; 点题 等最后再看 材料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不(通常是最重 表现/突出中心 间接 直接表现中心,但最要的)材料对 突出 终对表现中心起到作用)表现中心的 如那些绚烂的花儿相关题目 作 更能突出(材料使中心表现得更加突出) 用 强化 如:母亲的手相关题目 突出 海洋中也有沙漠相关题目 几次与历史失之交臂第23题 材料从不同角度/侧面 如:正在逝去的“灵丹妙药”表现中心,使中心表 “极寒天气”会来吗 现得更全面更充分 龙眼与伞(最后一题)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词么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相关题目注:点题点明题目的含义,点题属于内容方面的作用。点题

6、的类型有开篇点题、文末点题等。 如果位于开头的句、段有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作用,那么再答内容上的作用时还要加上“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如:歌,一条无尽的路相关题目结构角度(只与文章的组织架构有关):过渡(承上启下)、铺垫、伏笔、引出下文、照应、呼应、统领全篇、总起全文、总结全文、收束全篇、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或:使上下文浑然一体)。位于开头部分的,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会有:统领全篇、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照应文题等。位于中间部分的,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会有: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照应(或呼应)、过渡(承上启下)等。位于结尾部分的,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会有:总结全

7、文、收束全篇、照应上文、照应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呼应文题、呼应上文等。在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一定要具体,不同笼统。如:比如引出下文,要回答出引出下文的什么;比如为下文作铺垫,要回答出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比如照应,要答出与哪个地方的语句相照应;等等。词语解释: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思路,包括段落之间的关系,层次及层次间的关系;过渡、铺垫线索等结构上的作用(如上文所述)。对于所有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而言,一般意义上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只有三种:总分关系(含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几点重要的区别铺垫与伏笔铺垫是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

8、染,可以说是显性的。如:上文写:“天下雨,路滑”就是下文写“骑车摔倒”作铺垫。伏笔是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言语不多且有隐含性,可以说是隐性的。如:上文写“昨天我看到他时,他脸色黑得怕人”,下文写“听说,昨天晚上他去世了”,上文就有为下文暗示的伏笔作用。照应与呼应照应和呼应的简单区别是:呼应要形成“呼喊”与“应答”的关系,而照应则不然。照应照应可以是(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照应,(词语)句子与段落的照应,段落与段落的照应,(词语)句子或段落与词语的照应。照应,一般考的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照应、意思相反的照应、因果照应。如: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照应比较常见; 意思相反的照应:如老海棠树相关

9、题目; 形成因果关系的照应:如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相关题目。 前后照应 前后文之间的照应照应 照应文题 照应文章的标题 照应开头 结尾或后文和开头的照应(若是结尾和开头照应就是首尾照应)呼应呼应需要构成某种类似“问”与“答”或“呼”与“应”的关系。 呼应文题 与标题相呼应 如:字,今天你写了吗最后一题呼应 前后呼应 前后文的呼应 如:那些绚烂的花儿相关题目 首尾呼应 首和尾的呼应 如:失帽记在回答照应与呼应时,也要具体不能笼统。比如:与相照应;与相呼应。引出与铺垫 表征:铺垫和与它有关下文的离得下文比较远,而引出离得近铺垫和引出的区别 实质:引出下文时上文与下文之间有直接的引出与被引出的关系,而

10、铺垫没有这种关系 内容的过渡过渡的类型 过渡可细分为 表达方式的过渡 思路的过渡 由过渡到 过渡的常见答题模式 承接引起 由转入文采角度(如果在语言表达上很有文采或特色,应分析文采上的作用)例如: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生动形象,易于读者理解/富有表现力,增强感染力/引用古诗文,增强文章的文采等。(2)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某个词语能否去掉或者换掉、多个词语中选择哪个词语合适)类题型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有时表现为某个词语能否去掉或者换掉,多个词语中选择哪个词语合适,实质是分析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需要分析该词语在内容、结构有时还有文采方面的作用。如:“塞”(冷风暖

11、香)、“扔”(你是一盏灯)如果问的是“为什么不能换成某个词”,还要就两个词在内容、结构、文采方面的作用进行比较。(3)语句/语段能否删去语句/语段能否删去,属于作用题的一种变形。这类题目属于开放题,可以回答“能”,也可以回答“不能”,只要能讲明理由自圆其说即可,但大多数是“不能”。其实质是分析该段落(或某部分内容)在文中的作用,解题思路为两分法(或三分法)。通常来讲,语句/语段存在于文中,就说明它对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作用,所以内容角度是基本角度;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结构上有作用,比如照应、过渡,等等。在用“三分法”分析时,还要注意分析其删除后在故事情节完整、感情变化过程完整等平时不常用的考虑角

12、度。(4)语句/语段是否重复这是最近几年考察的一个热点,综合性强,涵盖面广,其实质也是作用题,解题思路也为两分法(三分法)为基础。从内容角度看,实质是分析该语句/语段的独特性(独特作用)。 突出(补充性)强化 在突出中心方面的独特性内容角度的解题思路 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表现中心(全面、充分)内容角度的解题方法:突破口是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点,再加以分析独特性 或者假设其“重复”,把它去掉后看文章缺少什么 从结构角度看,与上文所讲的作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致。(5)语句/语段是否可以被替换某个段落(或某部分内容)是否可以被替换,需要比较两者在内容、结构或文采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分出优劣。与一般性作用题的区别是:关键要有比较。(属于比较型的作用题)(6)“语句/语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