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30601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3)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 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B.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人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 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2、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3、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这反映了( )A.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B.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C.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D.中英友好合作局面正式形成4、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 )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B.电影鸦片战争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D

3、.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5、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清朝中央外交机构近代化D.清政府重视东南陚税收人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C.建立军事基地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7、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

4、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8、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9、下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 ) 1838-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年代1838-1842年1843-1847年英国制造输华值882,4952,09

5、0,406A.开放通商口岸B.划定“使馆界”C.支付巨额赔款D.实行“门户开放”10、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英国方面要求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 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缴纳。这说明南京条约( )A.反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B.导致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11、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当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Reprisal),最终转变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6、)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12、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给时任英外务大臣巴麦尊的信函指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人超地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

7、的,共计31处。材料二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特权?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1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8、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9、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请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融入近代外交体系是被动的.故C项错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外国公使强行驻京”体现了半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考查鸦片战争根据所学可

10、知.鴇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牟取暴利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砝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种现点回避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故选A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历之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考查列强侵华的特点。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是指其殖民侵略既给中国带来灾难.又客现上推动中国进步.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国内统治方面的态度,与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英国政府维护清政府在国内统治方面的规章.还对清政府

11、镇压侵犯其统治的行为给予支持.说明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故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评价林則徐的史学论著属于第二手史料.电影鸦片战争和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属于第一手史料.最有史料价值.故选C。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题干材料反映了从1844年到1866年.通商大臣的管理范围从五个沿海口岸扩大到沿江与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从侧面反映了列铎对中国侵略范围的逐渐扩展.故A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列

12、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开拓市场的需要, 故A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意识。材料说明当时的一些乡绅在国难面前主动担当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故A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一些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当时的一些乡绅有保家卫国的意识.不能反映其走在近代化前列.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信守条约不能说明清政府外交政策僂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恭亲王主张信守条约,并不能证明他转向了卖国立场.故B项镨误;通过材料可知成

13、丰的态度是不必严守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意识到,遵守条约才是国际交往的原則.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外交观念正逐渐与国际接轨,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足够的主权意识, 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根据题目中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影响.故A项正确;“划定使馆界”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支付巨额赔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实行“门户开放”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湖时美国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根据题干关键信

14、息“贸易”“贸易机构”公平进口关税”可知,南京条约反映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向中国输出商品、打开市场的要求,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鸦片贸易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排除C项;南京条约损害中国司法主权主要体现在英国获取了领事栽判权.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然当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并结合所学可知,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由“(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均仅是给战争提供的机会而已.故排除A、B两项;由“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联系南京条约内容可知.英国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 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但这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西方国家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及掠夺原料。情况:英国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攫取这一特权;英法美俄等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