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0321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2018版第四章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重要论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环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摸索;同步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的的方针政策。二、重要内容(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种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都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2、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带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2、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苦历程毛泽东带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刊登的论十大关系、有关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引思想上浮现了对的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1)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获得的积极

3、成果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刊登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发言,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论述了如何对的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对的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后国内形势和重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此后一种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种五年筹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迈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三是1957年2月,毛泽东刊登有关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重要发言,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

4、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并将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2)1957年后来,党和毛泽东在指引思想上浮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种是对的和比较对的的发展趋向,重要是指在摸索中形成的一系列对的的和比较对的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某些对的的和比较对的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一种是错误的发展趋向,重要是指在摸索过程中形成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

5、这些错误的东西,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此,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中共八大对的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的重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大会通过的有关政治报告的决策指出:“国内的重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目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刊登有关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言,在马克思主

6、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布满着矛盾;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其她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有主线性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得到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节和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7、社会矛盾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上,进一步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1)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它们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措施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用专政的措施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只能用民主的措施来解决。(2)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概括起来重要有:在经济上统筹兼顾,合适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3)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上,提出

8、了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重要思想。她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们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非常急切的指引意义,并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作了有益的摸索。特别是1959年终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觉得社会主义可以提成两个发展阶段:

9、第一种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内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此后,毛泽东还多次指出,我们要建成一种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1时间是不行的。毛泽东摸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上述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并且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来源。(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的,即把国内建设成为一种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

10、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筹划(1965年)开始,用时间,即在1980年此前,建成一种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国内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来,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党的中心工作、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党的成分和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就预见了党执政后也许浮现的变化,觉得党执政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

11、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党建设的摸索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有: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和其她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五)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八大上拟定了国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引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迈进。在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对的解决重工业

12、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有关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言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拟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本”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摸索上,我们党提出的方针政策重要有: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发展商品生产,运用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可觉得社会主义服务,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在管理体制上,整顿工业公司,改善和加强公司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针政策国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扩大

13、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国内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主线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问题上,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引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引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原则;在繁华科学文化事业上,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为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

14、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足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为此,特别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同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社会主义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政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和国家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呈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加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的,形成了对的解决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基本方针。在对外方面,为了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明有利的国境环境和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

15、3年周恩来初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面临来自公开的和潜在的威胁和压力,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同步,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中国人民乐旨在也许的条件下,争取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伙。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对台工作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总之,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16、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增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三、重点提示1、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摸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参见重要内容)2、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1)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因素)及内涵毛泽东在总结国内第一种五年筹划(19531957)期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错误的基本上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她指出:“近来苏联方面暴露了她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缺陷错误,她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因此,她反复强调:学习外国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从主线上说,就是要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