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30136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 “养阴派 ”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 B.李杲 C. 张从正 D.朱震亨 E. 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 B.脾 C. 肝 D.肾 E.肺4. “佐金平木 ”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 “孤府 ”的是

2、()A.胆 B.胃 C. 三焦 D.脾 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 B.耳 C. 口 D.舌 E.目7. “罢极之本 ”是指( )A.肝 B.肾 C. 脾 D.胆 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9.具有 “贯心脉行血气 ”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 C.宗气D.营气E.卫气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的理论基础是( )A. 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 津能化气11. 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 宗气虚B. 胃气虚C.脾气虚D. 肾气虚 E.肺气虚12.

3、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B. 经别 C.经筋 D.别络E. 奇经13.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 拇指端 B. 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 无名指端14. 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 偏阴质B. 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 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B. 火邪 C.暑邪 D.燥邪E. 以上都不是16. 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 惊则气乱 E. 劳则气耗17.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 B.邪气

4、侵袭 C.正邪相争 D. 体质虚弱 E. 气候异常18.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 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 阴盛转阳19. 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A.脾肾B.肺肾 C.心肺D.脾肺E.心肾2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 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 阳偏衰 E. 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 21 4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 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 2 个及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21. 在药食五味中,属

5、于阴的味是()A.辛 B.甘 C.酸 D.苦 E.咸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A.心 B.肝 C. 脾 D.肺 E.肾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 B.脉 C.肉 D.目 E.胆24.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阴阳偏盛 B. 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2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A.心 B.肝 C. 脾 D.肺 E.肾26.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A.气滞B.气逆 C.气脱D.气闭E.气陷27. 气为血之帅是指(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28. 以下不属于经脉的

6、有( )A. 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五别络 D.十二皮部 E. 奇经八脉29.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 B.肝 C.脾 D.肺 E.肾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 手太阳小肠经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足少阳胆经31.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风邪B. 寒邪 C.暑邪 D.湿邪E. 燥邪32.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体质强弱 D. 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33.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A.心 B.肝 C.脾 D. 肺 E.肾34.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

7、谢有关()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35. 五脏之中, 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A.心 B.肝 C.脾 D. 肺 E.肾36.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A. 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阳小肠经37.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A. 风邪 B. 燥邪 C. 暑邪 D.湿邪E. 火邪38.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化生血液 B. 排泄糟粕 C.分泌胆汁 D.贮存胆汁 E.排泄胆汁39. 血液的生成来源有( )A.津液B.肾精 C.营气D.元气E.卫气40. 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 )A.气候变化 B. 地域特点 C.生

8、活环境 D.工作环境 E.社会环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 1 20题,每题1 分,计 20分)1.D 2.D 3.C 4.B5.C 6.B7.A 8.A9.C 10.D11.C 12.D 13.D 14.B 15.D 16.B 17.A18.C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 21 4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21.C.D.E22.A. B23.A.D.E24.A.B.C.D.E25.C.D.E26.B. E27.A. B.C28.B.C.D29.A.B.C.D30.A. B.C31.A. C.E32.A.B.C.D 33.C.D34.A.B.C.D.E35.B.C36

9、.B.C37.C.E38.D.E39.A.B.C40.A. B.C.D.E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答题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 1 30 题,每题 1 分,计 30 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2.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A.向上的 B. 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 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 E

10、. 以上都不是4. 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 阴损及阳 E. 阴盛则阳病5.五行中木的 “所不胜 ”是()A.水 B.木 C.土 D.金 E.火6.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 木与土 B. 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 火与水7.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E. 相互消长8. “木火刑金 ”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 相乘 B. 相侮 C. 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9. 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A. 益火

11、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 滋水涵木法10. “水火既济 ”是指( )A.心肾关系 B. 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11. 十二经脉之中,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 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E. 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12.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13. 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

12、项()A.十五别络 B. 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14. 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 B.肝 C. 肺 D.肾 E.脾15. 下列 “诸海 ”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之海 B. 肺为气之海 C.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 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16. “以升为健 ”的脏是( )A. 肺 B.肾 C. 脾 D.小肠 E.肝17. 下列哪一项是 “夺血者无汗 ”的理论依据( )A.失血伤津 B. 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A. 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 贮存血液19. 胆属于( )A. 脏 B.腑 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 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20. 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A. 手指末端B.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