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29436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近年来,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进入哲学的视野,并直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门开设一章阐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文化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复杂而迫切的问题。诸如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恶搞、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严重阻碍了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绿

2、色和谐的网络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对策研究第一节 坚持借鉴吸收,学习国外成功经验 在网络管理方面,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是网络管理的主体,对有关电信监管问题具有最终决定权。法国由全国信息自由委员会负责网站注册和内容监管,并明确规定,网站注册必须提交书面材料。德国对互联网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内政部,其下属的联邦刑警局具体管辖。欧盟国家在互联管理方面看法比较一致,认为互联网涉及公共利益,政府必须主导互联网管理。 严格监管网络信息,美国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也比较严密,釆取的手段主要是分级和过滤,随时对互联网进行秘密的监控,用来阻断有害于人民大众和危害国家安全

3、的信息传播,保证网络文化朝着积极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新加坡政府一直应用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与审查,对不同的用户群配备不同的服务器,通过代理服务器的方式阻止人们接触不良信息。 严惩各类网络犯罪,韩国政府出台法案规定,在网络上散布淫移色情信息、引发不安情绪的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以及被认定为对青少年有害的内容,经由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审议,可要求互联网服务商或网站“网管”进行删除或限制,情节严重者可受到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惩罚。澳大利亚有关法律规定,在网上传播极端暴力和淫移色情等不良信息,违法犯罪者最高可罚款数万澳元和坐牢。 有效引导网络言论,德国政府很早便出台了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其中明确规

4、定了网络内容、网络服务提供方的法律责任。法律重点跟制了猥亵、淫移色情、恶意言论、虚假谣言、种族主义言论的网上传播。日本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等用户有可能以匿名身份发表不良评论的社区网站,都成为限制留言的对象。政府协助中小运营商、网站管理者设立违法和有害信息咨询中心,按要求及时妥当处理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违法有害信息。 髙度重视行业自律,美国分别从网络经营者和网络使用者双方入手,从道德方面吁其遵守互联网行为准则,保护互联网的有序运行,远离网络有害信息,提高自我防御能力,禁止不良使用行为,加强自律。此外,美国还适当的从法律、技术层面对互联网加以控制与调节。英国在网络监管方面,倡导行业自律和协调,以行业自

5、律为主,监督而非监控,以行政管理协调,加强技术管理,并辅之以必要的法制管理。第二节 坚持科学管理,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一、加强网络文化法制化管理(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网络文化的健康运行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支持,要做到有法可依,实行依法游戏振兴、数字化多媒体研发等网络文化工程;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努力在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动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优化网络文化产业结构,加快网络文化产业中支柱产业的发展。争取打造一批具有民族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网络文化品牌,积极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使人民大

6、众能充分的享受网络文化发展成果。(二)创建特色网络文化品牌 近几年,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出不少的优秀文化产品,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还相对落后,支柱性产业缺乏生命力,产业集群没有形成气候,网络文化的品牌优势有待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力需要大力提升。积极鼓励和扶持国内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网络文化企业,努力研发弘扬民族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融合现代髙科技、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并形成一批凝聚族精神、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代表中华传统道德的网络文化精品力作。(三)培育网络文化市场主体 我国的网络安全立法起步较晚,近些年国家

7、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一整套网络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进程。法律法规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了网络文化朝着积极健的方向发展。但我国现有互联网法律法规还存在层级较低、操作性不强、对网络行为主体权责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与网络管理执法工作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组织有关力量,区分轻重缓急,抓紧制定和完善最急需最迫切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适用网络管理的延伸和司法解释工作。二、加强网络文化技术创新(一)创新网络文化技术手段 网络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创新应用,都对网络文化的创作、生

8、产、传播、消费产生深刻影响。发展网络控制技术,采用一些阻断技术和欺骗技术软件将反动网站引入指定陷井,控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网络文化区域民间技术组织,各组织间签订诚信协议,分段分节进行技术维护,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管理质量,使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二)强化网络文化技术监督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对网络文化的安全保护,需要加强网络文化的技术监督。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舆论支持。针对网上各种思想理论观点、各种社会热点、各种文化现象相互交

9、织相互影响的特点,积极主动加以引导,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加强对网上各种思潮和模糊认识的引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样性的思想意识,深入宣传党的理论的创新成果,加大对深层次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度,辨明前进方向。我们要增强坚持正确导向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正面引导的有效性。三、加强网络文化交流与合作 当今的网络文化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想建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市场,必须依靠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组织的通力合作。我国互联网行业应在维护本国信息领域的国家主权、利益安全的问题之下,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络空间,参与举行国际性的网络文化活动;重视与世界各国互联网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10、,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向世界展现我国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抓住国际网络文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吸取国外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个大舞台,不断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网络文化市场新格局。第三节 坚持稳步推进,提升网络文化主体素质一、完善网络文明规范 网络道德文明是指涉及网络技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文明要求、准则、规则、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文明体系,是对信息技术时代人们的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文明准则。网络道德文明规范,即网络社会中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是具体的网络礼仪的一种升华。网上各种信息泛滥,良

11、莠不齐,致使个人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水准下降,网上犯罪行为更加娼獗。人们希望以现实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去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但实际上由于网络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网民误认为自己在网上可以完全抛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不受任何约束,最终导致传统道德对网络行为的约束乏力。因此,要保障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运行,必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建构系统而完善的网络文明规范体系。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全体网民的自身素质修养,增强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广大网民的自律意识,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二、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素质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质,是指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的实际技防病毒软件和过

12、滤软件等一系列高科技保护系统,针对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不法网站、恶意侵入进行过滤与阻挡,抵御一切非法的、对社会有极大危害性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保证我国的网络文化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提升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文化的建设,既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更需要网络道德的护航。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使网民的网络行为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很难被人们所掌控。这就要求我们个人要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而养成较强的主体自觉性。由道德的他律走向道德的自律,增强辨别善恶,学善戒恶的能

13、力。自觉抵制与克服网络不良思想的入侵,坚决同网络不法行为做斗争,认真学习互联网相关方面的知识,争当文明网络人。我们一定要坚持“慎独”自律,因为“只有自律才能既充分体现个体自尊、自主与自由,又充分培养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慎独习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自觉参与到网络道德的建设中来,将维护网络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一)完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人才相对短缺,网络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还不太健全,网络文化管理人才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技术欠缺的问题。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文化,我国特别需要培

14、养一批专业技术强、责任意识大、法律意识高的网络文化精英管理队伍,来繁荣我国的网络文化市场。我们要重点完善网站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网站新闻、时政论坛和手机短信负责人年度考评制度,网上编辑人员执证上岗制度,网络文化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等。抓好网络文化各部门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培育行业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的网络文化专业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着我国网络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保障队伍、以及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网络文化管理干部。尽快培育一批网络舆论引导人员、网络经营管理人才、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网络监管执法人才,重点培育网络文化创意和网络技术研发人才。优化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提高我国网络文化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3周兴生.青年网络伦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孙慧英.多重视域下的第五媒体文化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5曹劲松.政府网络传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6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