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28942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论课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C111 姓名:孟园飞(119233)董晓丹(119199) 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并且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的关键。但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一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且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党和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李克强总理更是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了新的要求。【关键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新特点 新要求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尤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面深化改革被纳入重要日程,并成为重中之重。在这些改革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新目标,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新也就主要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根据李克强总理的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在过去一年里,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

3、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而在今年,我们要使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性,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

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关于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必须牢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

5、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首先,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其次,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

6、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正是在这些新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首都经济圈才得以有协同发展的机会,天津,河北的定位才会更加明确,京津冀协同开展产业优化、区域均衡、控制人口规模和治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才会对首都经济圈的形成作统一战略部署。而且,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承接首都职能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大。人民日

7、报官微曾转发“保定谋建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功能疏解服务区”的消息来形容保定新发展。据新华社报道,河北26日出台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2014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保三角核心区的定位出炉,毗邻首都的保定乘着春风,重新站到了机遇面前。中南海的再度关注,也让整个中国重新发现了保定,重新发现了京津冀,重新发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纪元。也正是由于这些新的方针政策,我国才会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治理产能过剩问题才会产生巨大成就,分区

8、域来看,河北、陕西、青海、山西、江苏、山东、重庆等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加快传统产业调整,部分省份出台落后产能淘汰办法。其中,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最大亮点,尤其是河北省,省政府明确表示2014年将压减1500万吨粗钢、1000万吨水泥、1500万吨煤、18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力度空前。以我们的家乡石家庄鹿泉为例,鹿泉素有水泥之乡的名称,因水泥工厂较多,再加上粗犷的生产方式,不仅经济效益长,造成周围的环境也是差之又差。为调整产业结构,今年,政府下达命令,拆除水泥工厂,积极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

9、生活水平得到新显著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得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做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的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区域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文艺突出。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因此,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促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变、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

10、略型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4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要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政府投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开始减弱,使得原本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

11、”,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因此,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5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李克强更是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把消费

12、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6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

13、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近几年,我国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如雾霾。现在的我们很少能看见儿时每天都可见到的并不稀奇的蓝天白云。取而代之的是白茫茫的雾蒙蒙的看不到蓝天白云的天空。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势必要而且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人民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做出不懈的努力。总之,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4、,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亮点,即我国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新目标,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核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参考文献1李克强.2014政府工作报告.2014,(3).2张兴君.2014经济面孔.J.2014,(1).3连平.2014经济增速将好于2013.J.2014,(2).4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20075胡锦涛.2012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20126李克强.2014政府工作报告.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