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251491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9(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19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玠

2、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信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3、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余玠,南宋淳宗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漫,抹掉。金,金州;后文“沔”、 “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2

4、下面全都是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

5、,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答案】1C2B3D【解析】1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2略3“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 “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

6、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

7、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悁(yun):作愤恨之意。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因保守聊城,不敢归保守:保卫、守住不耻身在缧绁之

8、中缧绁:累赘、牵累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烛:照、照耀欲归燕,已有隙隙:隔阂,裂痕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聊城人或谗之燕 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于齐久存,又一计也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恐已降而后见辱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

9、将无法继续守城。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8用“/”给句子断句,把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2分)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3分)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2分)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分)【答案】4B5C6C7D8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

10、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解析】4项,“缧世”指牢狱。5项,作连词表转折关系作连词表并列关系;项,作介词意思是“替”判断动词“是”;项,作连词表目的;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6与鲁连无关,是燕将的担心。7项,燕将是因为读过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才决定自杀的。82分倍:违背;却:回避;先身:把自己放在前面,3分。规:动词,谋求、谋划,2分。降:投降;所杀虏:杀死和俘虏的人;见辱:被侮辱,3分。【参考译文】燕将攻克聊城,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

11、,燕将害怕被诛杀,就守住聊城,不敢回(燕国)。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了很多,却攻打不下聊城。鲁连就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将。信上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如今您发泄一时的气氛,不顾及燕王失去臣子,是不忠诚的;战死身亡而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敢的;功业失败而名声破灭,后世不能称许您,是不明智的。如今(是抉择)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和俗人一般见识。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如今秦国派出军队(援助齐国),魏国不敢

12、向东(进军);齐国与秦国连横的局面已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危急。况且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战,您就不要再考虑了。现在楚魏两国的军队交替着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救兵又没到。齐国全部的兵力对天下别无谋求,(您)如果还要据守已经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我看您是办不到的。替您考虑,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对上辅佐国君来统率群臣;对下奉养百姓并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事改变风俗,事业声名都可以建立了。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不)也(可以)抛弃燕国并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吗?(齐国会)割裂土地予以分封,使您富贵得可以和陶、卫一样,世世代代称孤,和齐国长久并存,这也是一种办法。这两种方案,是显扬名声丰厚实惠的好主意,

13、希望您仔细地考虑从而审慎地选择其中一条。我还听说,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从前管仲不以身在牢狱为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为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为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为耻辱,因此他虽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过失,却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而他的光辉照耀着邻国。桓公使天下人朝拜,大会诸侯(时),曹沫凭借一把短剑,在坛上逼近桓公的心窝,脸色不变,谈吐从容,多次战败所丢掉的土地一会儿工夫就收回来了,使天下震动,使诸侯吃惊,使鲁国的威名在吴、越之上。像这二位志士,不是不顾全小的名节和廉耻,(而是)认为一死了之,身亡名灭

14、后,功业(就)不能建立,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所以(他们)摒弃一时的愤怒,树立终身的威名;放弃一时的愤怒,奠定世世代代的功业。所以这些业绩和三王的功业争相流传,而名声和天地共存。希望您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行动吧!燕将看了鲁连的信,哭了好几天,犹豫着不能自断。想要回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燕将)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还不如自杀。”就自杀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

15、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