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技能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熟练掌握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供电与安全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电工仪表及工具使用,认识基本的电工电器元件,熟悉简单的照明线路的原理及实践操作它是进一步学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维修电工课程的基础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基础电工设置的由于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必须设置这门课本课程是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的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企业要求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机电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两个学习项目:汽车照明灯电路的装接与测量、家庭照明电路的设计呀安装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的需要来进行。
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际情景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以往先理论后试验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96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学会使用电工仪表特别是万用表;会使用电工工具连接导线;会导线的连接,并会导线绝缘层的恢复;会读懂照明电路图,并进行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会小型配电(板)箱的安装;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仪表的好习惯,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2.1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建立简单电路模型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三种状态,掌握其计算方法;2.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器件的外观、分类、应用和特性;3.掌握欧姆定律;熟练掌握简单电阻电路的串并联计算。
4.了解电工基本操作及导线连接工艺要求;5.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掌握单一参数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功率计算;了解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的连接;了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6.理解导线敷设的要求及工序、室内配线的要求;7.掌握配电装置安装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兆欧表、功率表和电度表的使用方法2.2技能目标1.会使用电工仪表特别是万用表测量电路基本参数;2.会识别、检测常用的电路元件;3.能识读直流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装接电路并检测,完成汽车照明灯电路的装接与测量4.会使用电工工具连接导线;5.会导线的连接,并会导线绝缘层的恢复;6.会读懂照明电路图,并进行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7.会小型配电(板)箱的安装2.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安全操作习惯,具备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素质;2.加强对学生5S现场管理,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爱护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诚恳敬业的职业行为和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5.培养学生竞争意识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参考学时理论实训1汽车照明灯电路的装接与测量直流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了解电路的组成;了解电阻等电路元器件;掌握欧姆定律;了解电工基本操作及导线连接工艺要求;64电路元器件识别和检测64汽车照明灯电路的装接与测量0.55.52家庭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1只单联开关控制1盏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会使用电工工具连接导线;会导线的连接,并会导线绝缘层的恢复;会读懂照明电路图,并进行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会小型配电(板)箱的安装。
1242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1盏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15电感式镇流器日光灯电路的安装、测试与故障排除24家庭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故障排除210小型配电(板)箱的安装1020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①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②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故障模拟、观看录像、理实一体化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③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电工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④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师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⑤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②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机床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子“教”与“学”过程中,掌握基本电工技能。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操作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4.3教学评价①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②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其中理论考试占3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总成绩的30%③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4 资源利用①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②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确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面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和效率③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④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⑤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