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22344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碱公开课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酸和碱(第三课时)常见的碱(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深圳市光明中学 黄文銮(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九年级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

2、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学生已经通过探究学习常见的酸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

3、碱的化学性质。(五) 教学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和“小组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活动与探究”,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学生准备:生石灰干燥剂、生鹧鸪蛋。(七)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一、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演示:1、 实验

4、(如图)观察图中发生的现象。2、 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碱”),然后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鲜艳的大红字“碱”跃然纸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实验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现在我们仍通过实验来认识常见的碱。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个个眉飞色舞,无不惊叹。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一、几种常见的碱二、合作探究(一)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的俗称、性质、用途【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呢?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要求学

5、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其颜色状态并实验,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通过上述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4)NaOH易潮解,能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说明:上课前教师先把鸡爪浸泡在NaOH溶液中)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2) 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该怎么自我解救?(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即时反馈1】(见

6、附注) 实验、观察有关现象,并做好有关纪录。1、NaOH是白色固体。2、表面吸水、溶解。3、试管外壁发热。 书本上找到了答案:1、潮解。2、密封。3、能。 4、易潮解,称量氢氧化钠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 1、哇!真厉害!看看书本上怎么说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2、 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3、 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有强腐蚀性。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因为NaOH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分析解答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归纳总结NaOH的有关性质。设计的问题紧紧围

7、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与热点时事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指导、检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2.氢氧化钙的俗称性质和用途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引入过渡】同学们,冬天,我们看到校园里的树木的底部会被刷白?你们知道是用什么物质吗?有什么作用呢?【提问】那熟石灰如何制取呢?【讲解】用生石灰加水即可。【分组实验】将海苔干燥剂倒入烧杯中,加水,用手触碰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思考】(取上层清液设计实验)(1)可选用什么物

8、质来确定上层清液显碱性?(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3)该实验说明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取氢氧化钙?【视频】【小结】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提问】常见的碱还有?【即时反馈2】(见附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熟石灰。【师生共同归纳】放热, CaO+H2O=Ca(OH)2思考、交流:发热。(1)酚酞试液(2)马上想到用二氧化碳气体(3)制取氢氧化钙:CaO+H2O=Ca(OH)2北京奥运期间大量供应的自加热盒饭,加热包中就发生了如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aO+H2O= Ca(OH)21.物理性质: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其

9、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2.用途:建筑上:制三合土、砌砖抹墙; 工业上:制漂白粉、氢氧化钠;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制农药波尔多液等。氢氧化钾、氨水等。 分析解答过程。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寓教于乐。因为是学生自备药品,所以学生实验起来气氛热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体现了课改新理念。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总是以学生为主让学

10、生思考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指导、检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二、碱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反应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提出问题】 哪位同学能通过上面实验揭开“白纸显红字碱”的秘密?材料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这层白膜是不溶于水的,能用什么方法除掉吗? 【过渡】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和C

11、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讲述】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演示实验】展示设计方案并演示: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然后迅速倒入NaOH溶液,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振荡,再把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喷泉。【总结】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可以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或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

12、计方案。同学们的设计独特新颖、有趣,化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而是跟物理也有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通过以上学习,(1) 同学们能否解释一下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 现象、原因? 【投影】 工厂烧含硫的煤会产生大量SO2气体,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烧碱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导归纳】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以知道,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提问】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即时反馈3】(见附注) 1、完成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白纸显红字实际上是纸上酚酞遇NaOH溶液变红。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Ca(O

13、H)2+CO2=CaCO3+H2O 加稀盐酸。学生观察。学生评价教师的设计方案并观看演示实验。科学掌握设计一些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方案的思路。思考、交流、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学生讨论交流:矿泉水瓶变瘪,气球胀大,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讨论交流得出结论:SO2能与NaOH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通过交流总结出碱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 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 分析解答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欲望。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加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