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21757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飞机行业发展规划20xx 年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根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数据,2011-2018 年我国民用飞机数量增长速度 维持在 9%以上。截至 2018 年底国内民用客机数量为 3615 架,较上年 增长 9.7%。改革开放以来,相关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关产品及服务消费将继续保 持较高的水平,产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一、规划路线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2、,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 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人才链联动发展, 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国民经济新支柱。二、原则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 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3、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 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4、依法推进,规范管理。积极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3、,以政策、规划 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 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 境,激发市场使用产业的内生动力。5、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 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 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 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三、背景分析民用飞机数量保持较高速增长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根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数据,2011-2018 年我国民用飞机数量增长速度 维持在9%以上。截至2018年底国内民用客机数量为

4、3615架,较上年 增长 9.7%。政策驱动飞机零部件市场需求飞机机舱零部件属于机体零部件大类,主要为座椅及相关构件等 内饰装置。飞机机舱零部件价格存在年度调整惯例,周期性上涨现象 显著。飞机机舱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价格年度调整惯例,通常在新产 品供货后3-5年内有 1%-5%的年度降幅;由于新老产品交替更换,新产 品在一定周期内占比提升,机舱零部件产品平均价格可能会上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地方政府投资机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支持国

5、产 民机制造等。这些政策都会带来整个民用飞机零部件市场的繁荣。下游需求稳定增长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 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 量稳定增长。2018年,我国民用航空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 6.12亿人次 较上年增长 10.9%。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 5.48 亿人次,其中港澳 台航线完成1127.09万人次;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 0.64亿人次。 2014-2018 年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也呈稳定增长趋势。2018 年,民用 航空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 738.5万吨,比上年增长 4.6%。国内航线完 成货邮运输量495.8万吨,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 23.48万吨;国际航 线完成

6、货邮运输量 242.7万吨。未来我国民用飞机需求空间广阔根据中国商飞和波音对 2017-2036年中国民用飞机市场预测,民 用客机需求增速有所下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5.47%。2017-2036 年, 中国合计接收新民用客机超过 8500架,总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四、区域发展分析在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加自 信、更加坚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化 都市、打造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取得新的成效,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 划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xx 亿元, 达到X

7、X亿元,增长XX%,连续XX年荣获“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称号。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xx:xx:xx,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重分别提高到XX%、XX%。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达到XX 元和 xx 元。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 争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适应,城镇登记 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 到XX%,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XX%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下降率、新

8、增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 势。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 型升级的重点任务。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 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 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 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 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

9、进行输出 的机会。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 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 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 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这些 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 代化进程的需要。(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 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 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周边, 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

10、作用。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地区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 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 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 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 地区必定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 的同时,也对地区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地区正处于工 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 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地区充分利

11、用政策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 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新动 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 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在枢 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 条件。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地区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 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 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 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 和保障等方面

12、开展制度创新。(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地区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 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 企业“走出去”步伐。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 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 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 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 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13、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 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 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四)构建产业新体系。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 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 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 撑能力。(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 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

14、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七)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五、目标 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到 xx 年,产 业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XX%以上。到XX年,产业集 群集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核心区及外围,形成 xx 个特色产业集中 区。六、核心任务(一)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 标准。(二)

15、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 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 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 效益的增长。(三)产业集中区示范创建工程 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示范基地。到xx 年,在区域范围内形成 xx 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配套能力,能主动融 入产业发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加强规划协调, 选择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的 地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产 业链配套体系。七、保障措施(一)培育

16、品牌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有意识地培育、开发新产品,创立名牌产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 争力。加快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步伐,通过企业 组织形式的创新,导入国内外名牌,并为自主品牌创立和发展创造崭 新的平台。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应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大型产 业产品专卖市场等,着力提高品牌的社会和商业效应,扩大名牌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升为名牌优势。(二)强化规划实施本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 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推进工作任务。结合当地推进产业现代 化工作,做好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工作。加强对示范城市、示 范基地、示范项目的绩效考核和评估评价。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考核机 制,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 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开展宣传教育和检查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