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2151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举行艺术节活动,充分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二、活动主题活泼向上,健康自我,幸福你我他三、活动时间-_月_日四、参赛对象一-五年级全体同学五、活动项目(一)语言类:限个人节目语言类分为讲故事和诗朗诵两种。讲故事:内容新颖,主题健康向上。每班级限报_人诗朗诵:主题健康,选材得当。每班级限报_人(二)声乐类声乐类分为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小合唱四种。每种形式每班级限报_支曲子(三)舞蹈(含武术)

2、类包含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四种形式,每种形式每班级限报_个作品。(四)器乐类包含独奏、合奏两种每种形式每班级限报_支曲子(五)曲艺类曲艺包含的范围广泛,相声、小品、戏曲、快板等。相关艺术形式每班级限报_个作品。(六)戏剧类课本剧、表演剧、话剧、音乐剧等,_人以上可以参赛,每班级限报一支队伍参加。(七)古诗文唱诵有新意的古诗文唱诵节目,每班限报一支队伍(八)书画类(含剪纸作品)包含书法与绘画两大部分,书法作品分为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绘画作品分为儿童画、卡通画、刮画、线描、工笔、写意国画、。作品要求:儿童画:4开素描纸或彩色卡纸线描:4开素描纸或彩色卡纸工笔: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赛,大小不

3、限写意国画: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赛,大小不限钢笔书法:在A4纸上用红色圆珠笔画好格子,采用黑色钢笔书写。毛笔书法:大小不限,形式不限,字体不限剪纸:文明、环保、展现家乡美为主题,大小不限每类作品,每班级限报_幅书画作品于_月_日下午集中将作品交至美术组周涛老师处。剪纸作品于_月_日下午集中将作品交至吕素华老师处(九)手工制作类各式各样的手工制作均可参赛,每班级限报两件作品,_月_日(周一)下午,将作品交至郭秀林老师处。(十)技术、技巧类包含范围广泛,带有一定技术与技巧性的展示都可参赛(限较高水平,非初级阶段,有花样)。如悠悠球、空竹、呼啦圈、踢毽子、球类展示(玩法)等等。六、报名各班级于_年

4、_月_日(周三)下午放学前将报名表发至少先队FTP。美术类作品不需提前报名,各级部于规定时间上报作品即可。七、比赛方式1.本届艺术节比赛分为初赛、决赛和汇报演出三个阶段进行。2.初赛和决赛采取专场比赛的形式进行,少先队将选用部分音乐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本届艺术节评委。3.比赛安排:初赛_人以下的节目于_月_日周五下午举行,_人以上的节目_月_日周五下午举行.决赛时间初步定于_月11(周六)全天举行,请提前做好参赛准备!八、奖项设置1.优秀组织奖:每个级部各两个。要求:参与面广,活动效果显著,艺术节各项成绩优秀。2.单项活动奖:进入决赛的节目按成绩排出一、二、三等奖,美术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

5、奖。3.艺术节各专场比赛成绩都将计入班级总积分,积分如下:通过初赛顺利晋级决赛的按人数不同分别加分,_人加2分。2-_人加3分,_人及以上加5分。决赛按成绩再次加分,按参与人数加分,_人的节目,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1分;2-_人的节目,一等奖7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_人及以上的节目,一等奖10分,二等奖7分,三等奖5分;美术作品类: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1分;入选六一文艺演出的节目,个人加2分,2-_人加3分,_人及以上加5分。少先队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及比赛的演出一次加5分(累计重复加分)。本届艺术节班级积分将直接影响到本年度“课前十分钟才艺展示”优秀班级的评比结果,

6、请大家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九、活动要求1.艺术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艺术节活动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展示当代小学生风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至少一项的比赛,达到人人参与。2.班主任老师要认真进行宣传动员,使学生明确艺术节的主题、内容。各级部要认真组织好初选和报名工作,并安排老师对节目进行指导。3.评委做好评选工作,做到公正、公平,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营东区一中少先队2022年一中“竞和”文化艺术节比赛类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_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本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

7、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进一步加强老师、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二、组织领导成立“网络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副组长:_成员:_下设办公室,设在德育处办公室主任:_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心理老师、各班主任、班主任、全体老师。三、工作内容1、网上心理解惑学校心理教师开通个人QQ、网络信箱和博客向全校师生公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向心理教师写信咨询,心理教师收到信后三天内给学生回信解答心理疑惑。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学校安排一位心理教师利用博客在线与学生交流心理问题。2、召开网络班会,布置网上作业成立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网络班会,针对班

8、级管理让学生自由发言,发挥学生班级管理自主性。各科任教师利用QQ群和班级博客,每月和学生在线交流一次,解答学生提出生活和学习问题,并根据学生实际布置作业。3、学校领导在线交流设立并公开校长网络信箱,定期或不定期解答学生来信提出的问题。学校校长或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每学期要上线一次与全校师生交流学校管理情况,解释学校重大决策出台背景,针对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解释,从而营造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良好网络氛围。4、全面开通“家校网络直通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全班学生家长建立QQ好友群,加强教师和家长的网上沟通,提高工作效率。5、实施网络德育导师制实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每位教师有针对性联系自己所教的

9、_个学习或行为后进的学生,通过网络信箱、校园论坛、QQ和博客与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对家庭贫困、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家庭环境不良的学生施以全员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四、工作原则1、发展性原则。网络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2、个性化原则。网络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保密性原则。网络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

10、方面的问题。4、疏导性原则。网络德育导师在网上施导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论其学业、个性、品行、不良行为如何,都要无条件地接纳,要给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用心倾听学生的诉说,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探究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寻求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加以疏导。5、人本化原则。网络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五、工作制度1、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制度。网络德育导师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详细情况、实施网络德育导师制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转变情况、导师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情况、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等。

11、导师根据学生的记录档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对症下药,与家长共同努力实施有效的帮教,对受导学生全程跟踪。2、建立网上家访联络制度。网络德育导师要得到家长的高度信任,并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网络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3、建立师生网上谈心制度。网络德育导师坚持以实际需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要取得学生的高度信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

12、全过程。4、建立导师工作分析制度。学校每月按年级、班级、小组等不同层次召开网络德育导师工作分析会议,对每一位导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导师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实施网络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分工,建立导师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2、加强导师培训,确保施导效果。要切实加强对导师队伍的选定和培训工作,根据导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受导对象,全面开通“家校直通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开设“师生交流”专栏,建立“师生交流”QQ群,选取本校的名教师、名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等,将他们个人QQ、网络信箱和博客向全校师生公开,并附教师个人风采简介,开发校园论坛,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网上自由选择教师进行交流。学生可采用实名或“网名”,或写私信或公开地向学校的名教师、名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等咨询或留言所遇到的心理、学习等问题及困惑。教师在收到信或留言后,可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点对面”(一对多)或“面对面”(群体交流)形式,及时给学生回信解惑。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施导合力。各学校实施网络德育导师制要取得老师、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通过召开师生动员会、主题班会、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