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21289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各位领导、 同志们: 我汇报的题目是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近年来,我们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紧扣“争先进位,富民强镇”目标,狠抓“第一要务”,一手抓镇域经济总量提升,一手抓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为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了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基本稳定。0x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增长28%;实现财政收入3653万元,同口径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元,较上年增长181%。 在市级“争先进位”工作中,我们x镇跨入了市

2、“二十强”镇行列,xx村也进入了市“百强村”行列;在我县村级争先进位工作中,x村等也进入了前1位,有3个村越10位以上。全镇3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万元以上,其中xx村达30万元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包括联系点部门在内的县级机关的大力帮扶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村基层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壮大村级集体收入、提高经济总量为抓手,我们在抓好农村以“五个好”支部建设为核心的“三级联创”活动特别是在依托农村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镇的一些做法:

3、一、理清思路,选准村级加快发展的路子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基层,就是要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强村富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因此,我们把村级经济发展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而村级经济薄弱一直是xx的“短腿”,虽经晶桥几任领导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村级经济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202X年,我镇12个村有8个村全县综合排名在0位以后,最好的村在14位,倒数2位也在xx。在这种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反复分析,确定了依托农村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争先进位,强村富民”的总要求。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件事,我镇就组织开展工业

4、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三产三个调研,分别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通过这一活动,对上一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帮助村、企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如何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有效结合到年度具体工作中,破解发展的难题。从中找出支撑发展的优势和需克服的薄弱环节,摸清底数。 二是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果。我们把“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作为不变的主题。对村级发展每年都提出新的任务、要求,纳入村级党建经济一体化目标考核和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件实事”,把村级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增幅作为考核重点,看总量提升更注重发展的潜能的提高。通过近2年的努力,03年,有5个村越25

5、位以上,xx跨入县内前位;04年初,我们及时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5个村超万元,其中x村00万元以上,且跨入市百强村,x进入县前10位。 三是自加压力,创新工作要求。鉴于晶桥村干部工资报酬由镇财政大包大揽、不利于村干部“三创”,形成自主发展能力这一状况,我们适时提出分步骤“断奶”的解决办法,把村干部逼向经济发展的前沿。要求村干部适应形势发展,既要完成中心工作,更要发展村级经济,建设“双带”工程,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 05年,我们提出,村定职干部工资及村书记、主任考核奖金由财政承担,其他干部奖金由自筹解决,以后逐步过渡到所有干部的全部报酬都由村解决。 二、整合资源,不拘一格抓增

6、收 作为一个资源大镇,我们过去各方面的优势未能充分利用,潜能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基于此,我们首先在摒弃落后观念的基础上,坚持以抓大发展的眼光抓村级经济发展,跳出农业抓开发,在更大的区域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实现双赢。 一是借助外力,发展农外项目。吸纳驻外办事处的招商成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宣传晶桥真山真水的环境,沿沙上线的x等,大力做好山、水资源的包装、推介,引进客商,建设经济价值高的苗木、花卉类观赏型农业基地。xx等村吸引客商以后,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就业,拓宽了视野,村、组更从中获得了收益,形成客商与村、组、户共同得益的格局。 二是盘活存量,嫁接项目。对一些疏于管理的村集体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7、,引进客商投资开发,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如邰村小窑厂,通过资产评估、转让,吸引外地业主,投入300多万元,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窑厂改造成年产2500万砖的民营企业。x等集镇所在地村也在服务企业中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陶村在蒲杜线改造中,村委大院列为拆迁对象,他们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主动与云海公司联系,把村委大院剩余部分租给企业作为物料堆放点,增加收入。 三是配套服务,在协调服务中求得自身发展。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把载体建设放在突出地位。xx村作为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几年来,积极做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土地征用、矛盾化解、基础建设工作方面主动介入,支持工业区建设,为全镇发展分

8、担责任。同时,发展与规模企业相配套的下游产品,在产业链找出路,在协调发展中求生机,工业集中区周边 1800亩农田建设了生态屏蔽林,村级集体也从中得到发展,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三、提升层次,发展主导产业做精品 进一步抢抓机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一着不让地汇聚发展资源,吸纳优质要素,在村级发展上形成特色板块,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极”。 一是明确比较优势,发挥特色。就是山、水、田、林、 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形成产业。山区村,借重林业面积占全县/4的优势,着重发展林果业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圩区发展特种水产业,集镇地区发展三产服务业,最终形成有一定造血功能、村村具有稳定收入

9、的经济实体。 二是抓特色产业的提升,形成品牌。在现有的项目上延伸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xx抓住富乍圩低产田改造时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种水产业。引进客商,进行土地流转,建设专用水渠,引进水源,发展300亩螃蟹养殖,并建设成为村党员、干部“双带”示范工程,群众受到了教育,村集体也带来了收入。下一步村里准备对 x螃蟹注册一个商标,通过几年运作,形成特色品牌。 三是做好资源利用文章,形成规模。走工业强村之路,芝山村拥有全县最大的石灰石储量,几年来,几个小老板、几个小矿点、几个小作坊式的开采,影响了建材整体水平提升,也造成了安全隐患。为此,xx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积极配合矿产资源拍卖,对

10、客商进行筛选,把资源集中到有实力的业主手中,形成建材开发投入的另一个高峰。预计今年芝山建材销售可突破亿元,村集体收入 400万元,并且带动20多户当地村民发展运输业。 四、多轮驱动,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 目前,xx村级经济还处一个较低的水平,还需要县、镇两级进行帮扶,也正是通过各方面送思路、引项目、办实事,才使我镇几个经济薄弱村开始有了一点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路子。 一是实施资金“捆绑”项目,引领发展。扶持村级发展决不意谓着无条件迁就,更不是把帮扶资金用到非生产性开支上。这方面,镇里对发展愿望迫切、群众积极性高、推动大的实事项目实行“向上争取一点,镇里补一点,村里贴一点,群众拿一点

11、”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特别是对列入镇“十件实事”工程的项目,镇里按总资金预算 20-%的比例予以补助。 二是实行镇机关部门与后进村挂钩帮扶。在实行机关干部蹲村的基础上,将04年度考核及村集体收入排末位的个村与个机关综合部门结对共建,明确要求部门在帮村上要理思路、出点子,更要帮资金,跑项目,明确要求所创实体至少在年中获益,三年内使村级集体收入达30万元。 三是举行村级经济发展现场会,做优载体。在前几年外出取经的基础上,今年更注重向身边的各类典型学习,到本镇发展较好的村和创造条件发展的村现场参观,请发展先行一步的村介绍经验,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不论采取什么途径,村村必须有经济发展平台,通过做项目形

12、成稳定的经济来源。资源条件好的走开发式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如芝山建材工业、枫香岭村的林业、仙坛村的生态、外向型农业,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村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来发展,如 x村,山林所有权属在队组,资源开发难以运作,在县农办的帮助下,通过协调,把琐碎的山林地集中起来,发展无性系列茶,目前规模近千亩,并逐步见效。此外,工业基础较好的新桥、枫香岭村建设“双带”型标准厂房,通过 五、埋头苦干,努力构建加快发展新平台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上级给了我们很多荣誉,但我们深感自身工作不足,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镇的工作经

13、验,在新的起点更上一层楼。 具体就是做到“二个保持,三个确保”,即保持晶桥在全市综合实力“二十强”镇地位,并确保在全市排名位次前移3位;保持芝山村全市“百强村”地位,确保2个村进入县内前1位,确保1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万元以上,2个村达到1万元以上,6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 做好这些工作,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百倍的努力,在全镇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协调、保护好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创造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让县委、县政府放心,让全镇人民满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